第404章 瑞士变局(上)(2/2)

但是如果涉及的是一支主力部队,以及它应发起的一场决战;如果即使是最持久的抵抗,一旦以退却而结束,就不再有任何价值,就无法取得任何积极的结果;如果人们不再是为地盘而战,而是为胜利而战。也就是说,如果防御者的抵抗必须是一种完全绝对的抵抗,那么山地对于防御者来说就是全然不利的。

此外,即便法国-军队成功占有了整个瑞士,但前期所获的战利品和后期征收的战争税,都弥补不了法国为此付出的经济代价。

另一时空中,为了占有整个瑞士,督政-府不得不将一个三流的阿尔卑斯军团(瑞士军团),上升为几乎可以比肩意大利军团,并长期驻扎于这个物产稀少的山地国家。

等到数万法国-军队长期驻扎后,由于山区崎岖难行,加之法国国内经济形势不好,使得本士的补给时常跟不上。

由于担心饥饿引发哗变,法军的各级指挥官随即默许麾下士兵,在周边的城镇乡村横征暴敛,获取军需补给,最终引发了原本都非常贫困的山民们的激烈反抗。

法国人镇压反抗的方式,同样是简单粗暴,就是武力镇压,不分青红皂白的滥杀无辜,整个村落的屠戮。这一系列的暴行,使得原先拥护法军的瑞士雅各宾派分子与农民起义军的士兵,很多人也调转了枪口,他们化整为零,组织小股的游击队打击法军。

正是瑞士反法游击队的蓬勃兴起,使得另一时空的1799年,苏沃洛夫的俄军选择将瑞士作为进攻法国腹地的重要原因。

然而,愚蠢的俄国人也犯下了法国-军队之前的错误,那是贫瘠的山地之国非常不适合,一支多达数万人的外国军队的大规模运动。

等到苏沃洛夫察觉到后方补给严重跟不上来的时候,他效仿了法国指挥官几年前的做法,直接命令军官组织士兵对支持他们的山民们实施大规模掠夺。

于是,这些瑞士游击队再度调转了枪口,他们站到法国这边,协助法军将斯拉夫野蛮人赶出阿尔卑斯山。

……

基于总参谋部的分析意见,安德鲁给予阿尔卑斯山军团(瑞士军团)的最终任务,不是进攻,而是防御和支援。

其中的支援,包括两个内容:第一,支援瑞士境内的雅各宾派势力,及反抗封建领主的农民起义,但需要避免直接卷入这个山地国度的战争;第二,随时支援南面的意大利军团,一旦后者在北意大利战场上形成突破之势,就必须提供两个师团的紧急援助。

基于同样的缘由,奥地利元帅领导的德意志联军也充分考虑到后勤补给的问题,也不希望在这个苦寒之地与法国-军队打一场得不偿失的战争。

因此,联军指挥官说服了美泉宫与帝国议会,仅接受了坚定反法的伯尔尼政-府的请求,与孔代亲王指挥的贵族流亡军一道,驻扎于瑞士与奥地利、意大利的边境地区。

依照法德双方统帅部不约而同的一个想法,就是在瑞士扶植一场代理人战争。简单来说,就是鼓动瑞士人杀瑞士人,让左派和右派之间相互厮杀得了。至于法国人与德国人,还是将他们的主战场,放置于富饶的北意大利和广袤的莱茵河地区。

需要说明的,贝尔蒂埃将军与总参谋部的分析,并非凭空出现的,除了研究巴黎测绘局从路易十四时期就保留下来的地形图外,从1795年9月开始,总参谋部还先后组织了6位参谋分为3个小组,每组2名成员,潜入瑞士。

这些参谋们在阿尔卑斯军团与军情局的协助下,装扮成商贩和探亲者(参谋中有不少瑞士籍),前往瑞士邦联各地,进行为期两到三个月的实地考察。

依照安德鲁的说法,这不过是一次游山玩水式的“和平之旅”。即便是不慎暴露了身份,参谋们也被允许放下武器,在表明身份后选择投降,并主动供认总参谋部允许他们供认的少量情报,以求保全性命。最后再借助俘虏交换的方式,回到法国。

参谋们的考察行动进行的非常顺利,等到1796年1月中上旬时,6名参谋有5人顺利回到阿尔卑斯军团驻地,仅有一个人因为要探望瑞士某地老家的亲人,临时申请了5天假期。

然而在超过约定时间一周后,总参谋部依然未能得到这名中尉参谋回归军营的信息。直到1796年2月初,军情局通过部署在瑞士各地的眼线,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

app2;

chapter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