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4章 以道治教,抵御文化渗透,扞卫种花文明(1/3)

app2;

在知道了唐伟东的身份后,这次老道先开口了:“到南唐这边来修庙建观,传播道教,自然是好的,只是不知道,贵客您有什么‘建议’吗?”

——冷知识,庙、观、治、庐都是道教的道场,寺,是朝廷某部门的办公场所。

佛教传入之后,之所以叫寺,代表的正是他们是一群外来者。

在汉明帝时期,天竺僧人摄摩腾等人带来了佛教经像,做为外国人,他们理所应当的居住在鸿胪寺。

但鸿胪寺毕竟是接待“外宾”的机构,不能让他们在那里长期居住,于是,官府又专门给他们建设了一座白马寺。

白马寺最初也不是宗教场所,而是类似于政府办事机构,主要工作是翻译经典、讲解佛经和指导修行。

后来随着佛门道场的扩散,寺,也就被沿用了下来,至于说庙,尤其是寺庙的称谓,这就是在佛教势大之后,硬生生把道教的“庙”,给抢过去用的。

比如现在的,土地庙、关帝庙、娘娘庙等等,依然还是道教神仙的“道场”。

书归正传,听到老道的询问之后,唐伟东突然叹了口气说道:“道长,我之所以让人请你们过来,主持忠烈祠的祭祀,其实就是想让你们先把形象树立起来。”

“我原本的目的,就是想让你们过来在这边‘开枝散叶’的。南唐建立的时间并不长,而且绝大部分南唐民众,都是从‘老家’迁移过来的,做为本土宗教,这里天然就有道教的生存土壤。”

“放眼南唐周边,各种教派环伺,唯有南唐是一片空白,这是一个极大的隐患。在明面上禁止其他教派的进入,肯定是不合适的。”

“所以,如果想抵御住他们的渗透,那就只能换一种方式,找一个合适的教派,把这片空白填充起来了。而你们,正是我所选中的对象!”

“这是抵御文化入侵,同时也是扞卫种花文明的一场战争,我希望你们能担负起这个责任来,维护好种花文明和文化的‘香火’不灭。若不然,几代之后南唐的新一代人,说不定连自己的祖宗都不记得了!”

深感责任重大,老道的脸色忽然肃然起来,赶紧拱手说道:“不敢,不敢,尊客言重了,做为种花民族的一份子,我们愿意承担起这个责任来。”

“只是不知道,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或者说,尊客有什么要求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