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妖兽负山(1/2)

林夜一行在等船,都蹲在木坞边沿,围绕码头的是一圈圆形木板,没有围栏,直面水波。

胡丘月坐在木板边,两条修长的长腿落在水中,玉足起起落落,不停踩水玩。

胡竹雨则显得很怕水的样子,双手环住林夜脖子,把小脑袋埋在他怀里不肯出来。

林夜深吸口气,面前是一望无际的宽广水道,连横大约百里宽,微风吹拂,波光粼粼。船坞对岸长满苇蒿,里面成群结队的野鸭游来游去,有来来往往不少船夫接客。

远处等入了涟江水道,原本平稳的水势猛急,滔滔大水冲荡而过,带着春日融化的浮冰,彼此间撞击咔咔响动,破成碎冰的同时被浪潮裹卷继续奔流向下。

林夜望着远接天边的美景,一身杀气渐渐洗去。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林夜感慨一声,将目光投入水中,但见水底是一根根庞大金铜合金浇筑的巨柱,被阳光照射,如同折在半截一般。

巨柱大约间隔十数米一根,彼此分布均匀,一直从船坞浇筑到入江道口,在江的断截面镇压住激荡水势,让靠近船坞这部分江面水深顿浅,波澜难生。

“魔兽山脉地势极高,以至涟江水道高低起伏,浮动极大,等到金陵城前,前后河道距离不过六十公里,但上下落差却有两三百米。”

“以前但凡山脉下雨,往往都会引发场大洪水,民不聊生。直至金陵太守李氏父子出现,动用民工巩固河道,修筑鱼嘴分水堤,飞砾溢洪道,宝瓶进水口三大防洪筑事,有效抵御洪水,才有今天繁华的涟江城。”

林夜从前便从史书中读过这段历史,但直到今日亲眼所见,方知其中故事辽阔,古人不俗。

“金柱定水,这里面藏着什么道理?”

他好奇心重,望着连绵无际的金铜柱难以自抑,迫切通晓其中道理,催行灵力入眼,催动眼中的重环。

当打开第一重眼中灵环时,林夜两只眼眸从最深处发出赤光,一口圆形赤色圆环出现,印刻眸中,等到赤光散去,视线可以看得更清晰更远。第二重打开,橙色光芒浮现,形成小环,严丝合缝套入赤环内,林夜再瞧,可以捕捉到空气中风的痕迹。第三重打开的则是黄环,三重环现,层层嵌套下,整个世界的动作在林夜眼中放缓,极目远眺,他甚至可以望到天边飞鸟羽毛的纹络!

这是他修炼的神眼,能勘破虚妄,共有七重,当练到极致时再对敌,无论是敌人灵力和血液的流动轨迹,还是施展招法中的细微破绽都会被神眼无限放大,变成林夜一击取胜的大势!

林夜的神眼破开水纹,看清金铜柱的纹路,雕刻有玄武踏水,玄龟震浪。远处的水浪横断处,金铜柱更加密集,在保住土壤不流失的同时,将涟江水分成两条,将其中内江牵引向平原,如此一来,既可以分洪减灾,又能够引水灌田,变害为利。

“大量的金铜柱将涟江分为内江外江两部分,弱化涟江水的威力,又加上鱼嘴泄流,飞砾吐沙,宝瓶排污,这才能震住水势。”

林夜收拢眼中灵气,闭眼再睁,眼瞳已恢复原样。他探知其中原理,心满意足。

他看向水波平和的船坞水面,又看向远处波浪滚涌的水道,不禁感慨道:“李氏父子有治世大才。”

这给了他很大启迪,让林夜看到了一条与自己平日修炼截然不同的道路,一种将脑中知识转化为治世为民的良方的路。

“炼药师们说实践出真知,还有儒家王大儒说的知行合一,可能就是这个道理。”

剑三尺却想着另外事,忧心忡忡。他挥手将自己灵剑召回,有血液顺着剑身滴滴哒哒,沿途一路滚落。

他看下身边沉醉在摘花闻香的黑衣少年,犹豫下,权衡说辞劝道:“林大师,你下手看似狠辣,但实则心软,除却疤脸帮,你对其他冒犯的一个也未出手。日后,这份心软可能会成为敌人用来针对你的弱点。”

“我辈修士自入修行大道,一步一升天,普通人和低等灵士在我们面前不过蝼蚁,我不计较蝼蚁们的冒犯,但同样毫不怜惜他们的性命。”

剑三尺将血迹擦干,收剑回鞘,用力握拳发出轰鸣声,表明自己想法道:“从没人能用不相干人的性命来威胁我!”

他深深看眼林夜,低沉道:“但你有这个可能。”

他这是在担忧队伍进入魔兽山脉,有很多人族被抓为奴隶,驯化成人宠,林夜若控制不住去救人,会将整个队伍拖入险地。

但林夜在队伍中的地位极高,是不可或缺的炼药师,他无法明说。

“剑道兄,人各有道,道相通却不相同。”

林夜闻弦知雅意,把手中的鲜花插进泥土中,拍拍手支起身子,用右臂担住微眠的胡竹雨,肃然道:“道兄尽可以放宽心,我林玄行事,从来都是量力而行,除开对我亲人外威胁外从无冲动,不该管的事我向来不会管。”

剑三尺点头,放下心来。

胡丘月在旁踢水渐慢,听得一阵狐疑,瞥眼林夜,发现林夜一副信誓旦旦,我就是如此的模样。

她不由回想起那天深夜,少年为给人族无辜灵士报仇冲天一怒,踏破屋顶从天而降的那幕,还有刚才少年为给码头佣兵主持公道,持剑舞动,杀人如风的身姿。

“这就是所谓的从无冲动,量力而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