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东巴纸(2/5)

东巴纸,顾名思义,是指用于抄写东巴经书的纸张。这种纸张,厚实、耐磨、防虫蛀、较光滑、呈象牙色。经抄写后由于长时间在烧有火的房屋里翻用而被烟熏的缘故,会变成古铜色,有古色古香的样子。也是一种非常神奇的东西:采用纳西族地区特有的高山野生稀有植物丽江荛花制作,经过数十道东巴家传的手工工艺制作而成,是中国所有的手工纸中最厚的,耐磨损。在中国传统的手工纸中,唯有厚实的东巴纸可以双面书写,因为尧花有微毒,所以东巴纸具有抗虫,抗蛀,保存时间特别长的特性,可达八百年至千年,纳西族民间有东巴纸纸寿千年的说法。

东巴纸是一种古老的造纸工艺制作的纸,用的材料是云南当地特有的一种树(木材)植物纤维相当丰富,所以东巴纸的韧性很强,据传佛教经书所用的纸就是东巴纸,有千年不腐之说。

东巴纸是古时东巴专用,用以书写东巴文字的纸张。其工艺纯属手工作坊,只有出自此作坊的东巴文字,才是原汁原味,富于魅力的。

纳西族的东巴经,因其又被称为“全世界惟一活着的象形文字”书写和经文内容所包含的多样性而饮誉海内外.而这种特殊文字和经书得以自古保留至今,“东巴纸”的作用如同书写他们的人和笔墨一样,功不可没.当然,纳西族的东巴文字和经籍,也并非从一开始就记载在纸上,它也是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这种历史的变化,表明了纳西先民们的认识和发明创造的阶段性,也反映了各民族的相互交融以及文化的相互交流.

比如,东巴文字,纳西语叫“森究鲁究”,意即“刻在石头和木头上的文字”,这当是在创文字之初,由于受物质条件和认识事物的局限,使得先民们选择了生活中最为常见和最为普通的、随手可取的物质作为记录之物的表现.由于东巴经及其内容也不是某一个时期一撮而就,一成不变,它也是不断增加新内容形成的,因而反映在东巴经中的一些内容,如不少经书中间接出现的“在木牌上写字,在样树皮上写字,在麻布上写字,在纸上写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