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跟龙王爷抢女婿的男人(2/2)

“老乔,我今儿带我妹妹和他们仨过去溜达溜达,你帮我盯着点库房那边。”

敖海跟一拿着记录本的男子打了个招呼,对方笑着看过来,朝敖箐点点头。

“行,去吧,这边有我呢。对了,我听海老幺说他们昨天弄了一批大货,趁着早,你过去看看还有没有,给你妹子他们弄一条来尝尝。”

“知道,谢了啊老乔。”

敖海跟他嘀咕了几句,就赶着敖箐他们几个上了前面的吉普车。

开了大概一个多小时才到渔村。

一下车,浓重的海腥味扑面而来,饶是敖箐早有心理准备,也差点直接yue了。

仨孩子倒是没啥感觉,也可能是跟着他们家长东奔西跑,习惯了海边渔村的气味,一下车就趴人家渔民家围墙上去看别人晒的海货。

这边出产贻贝,也叫海虹,加工之后的成品一般称之为淡菜。

罗晓他们趴的这家屋顶和院子里,晒的就是贻贝。

这处渔村所在是个小山坡,他们下车这位置属于半山腰上,再往下走就是滩涂。

路两边全是渔民的房子,家家户户都晒着海货。

还有一处平坝堆放着渔网,女人们带着草帽围坐一起在修补破掉的网。

她们一般都是趁早上凉快的时间干活,再等一会儿,太阳过于猛烈,容易把人晒出毛病。

敖海跟另外两人交代了任务后,抱起薇薇,领着他们往下走。

“海老幺的房子在最下面,他是这个村里开船技术最好的,家里有一条大船,经常组织村里人跟他一起出海捕鱼。”

敖箐研究过沿海的渔业发展史。

要到九五年,东海渤海那边开始休渔期,而南海这边则是九九年才开始的。

这几年大家还敞开了捕鱼,但因为生产资料和技术跟不上,实际付出和回报相当不成正比。

大部分的家庭没有能力购买中大型渔船,只能用小舢板在近海捕鱼。而这样密集的捕鱼方式,让近海的渔业资源衰退速度极为可怕。

当然,现在这个时间段里,近海渔业还处于一种欣欣向荣的阶段,渔村的基层干部们甚至在鼓励大家集资购买渔船出海。

这个时间段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先吃螃蟹的人先富起来”。

捕鱼业的快速发展,也的确堆出来了好几个万元户。而这些先富起来的人里面,有远见的及时开源或另辟战场。目光短浅一点的,在后来渔业枯竭时期赔光了家产。

在哥哥的带领下,敖箐第一次见到了海老幺这个传说中能跟龙王爷抢女婿的能人。

“海哥,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来。”瘦黑的年轻人咧嘴笑,露出一口白牙。

跟敖海拥抱了一下后,他看向跟在敖海身后的敖箐,转头问,“这就是你那个妹子吧?长得可俊。”

海老幺姓海,同辈排行最小,但在村里辈分相当高。

他今年才二十七岁,已经结婚十年了,孩子都有四五个。

敖箐听到哥哥介绍时,整个人差点蚌住。

她是知道渔村这边结婚都挺早的,好像是因为家里男孩子十几岁就要跟长辈出海。而出海的危险性很大,谁也说不清这次出去还能不能回来,所以结婚早,就是为了留下香火。

海老幺的媳妇比他大五岁,看上去苍老很多,都不像是两口子。

他媳妇身体不太好,这么热的天还穿着两件衣服,人也瘦得不行,可肚子却有点微微凸出。

敖箐下意识的瞥了一眼,心道,难道这是又怀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