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第五百一十四章 怛罗斯前奏(1/3)

    皇帝从昏庸的李三郎换成了李云泽。

    权宦奸臣当道的朝廷,也廉洁且高效运转起来。

    藩镇的撤除缓解了边军做大的危机,大规模的利民举动也让民间的怨气逐渐消散。

    此时的大唐,不能说已经做到了最好,只能说是越来越好。

    励精图治的李云泽,被无数人所称赞。

    李白杜甫,王昌龄王维等人不知道写了多少诗篇来称赞李云泽,以及称赞此时逐渐鼎盛的大唐。

    就连在各处城池之中以自己手艺吃饭的梨园子弟,也是在不断创作并且传送有关于李云泽的作品。

    当然了,肯定是夸赞好听的言语。

    毕竟大唐的百姓们,现在喜欢听这个。

    整个大唐,逐渐步入了欣欣向荣的轨道之中。

    经过李云泽的不懈努力,杨玉环终于是有了儿子,她的抑郁症可算是就此消散无踪。

    只不过李云泽却是拉着大女儿,抱着小女儿开心的很,对于儿子完全没放在心上。

    毕竟女儿是贴心的小棉袄,男人大都是女儿奴。

    当然了,意外投胎来到人世间的牲畜不算。

    此时的大唐人口,也是在呈现出爆炸性的增加。

    百姓们得到了田地,从北地牧场不惜耗费无数的运来了牛马作为耕地主力,外加李云泽提供了高产种子与制作土化肥,养活人口的上限大幅度增加。

    当然了,这些只是基础,真正的缘由在于李云泽轻徭薄赋,给百姓们减轻了生活压力。

    家里有了余粮,才能养活更多的孩子。

    而想要扩大余粮的收入,就需要更多的沃土。

    哥舒翰在天竺那儿进展顺利,短短数年的时间就居高临下的冲击,占据了大片的地盘。

    天竺这儿土地肥沃雨水充沛,当地人的抵抗意志也不强烈。

    可以说是绝佳的耕种之地。

    唯一的困难,就是道路太难走了。

    拖家带口的百姓们想要通过高原抵达天竺,那沿途的损失将是一个无法承受的代价。

    唯一可行的路线,只能是走陇右,河西,西域,中亚再转道南下进入天竺。

    沿途人烟稠密,有足够多食物补给以及住宿休息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有沿途兵马进行护送。

    归根结底,最终还是落在西域与中亚上。

    为了出征中亚,李云泽做了极为充分的准备。

    不但大规模移民西域,开垦当地提供军粮,还严酷压榨回纥,突骑施,葛逻禄等附庸部落,让杨国忠安排酷吏去疯狂索取各种牲畜。

    连续数年更是不断的往西域输送各类军用物资,储存在安西四镇等待着大军到来使用。

    天子禁军不断扩大规模,尤其是在抽调大部分北地边军补充后,其战斗力大幅度增强。

    扩建主要集中在了骑兵以及陌刀兵上,大规模的扩充骑兵耗费极大,哪怕是以大唐的国力也是有些挠头。

    好在苜蓿草与大豆的大规模种植,极大的缓解了这份困境。

    时光匆匆,欣欣向荣的大唐迎来了天宝十年春。

    这一日,朝堂开大朝会,朝臣们正在禀报有关于今年春耕的相关事宜。

    谁也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御座上的李云泽,突然开口询问“众卿,高仙芝上奏说,与这几年与黑衣大食的连番交锋均取大胜。可近来黑衣大食蠢蠢欲动,调集主力试图入侵我大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