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春秋草木,颗粒无(3/4)

这或许和鲁肃凭一己之力促成了两方联姻之事也有几分关系。

见场面变得愈发安静,张昭捋了捋胡须,沉思片刻,随即一展笑颜:“深秋乃是收获的季节,百姓们收割了粮食便意味着冬天不会饿死。”

“而晚春是大地复苏,万物苏醒,春暖花开之时,是生命的起点,再加之天气凉爽适宜出门,故而便成了最叫人喜爱的季节。”

“手有余粮,哪怕天下打乱,百姓们也不会过于慌张,而在春季,种植粮食,也算是大家另类的新生!”

“能给天下人带来收获和新生的季节,自然备受天下文人墨客喜爱。”

张昭轻抚胡须,面带笑意,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抖擞,神采奕奕,颇有几分世外高人之感。

在历史上,他是一个能让孙策临终前托孤,专门负责为孙权处理政务,率群僚辅立新主,并安抚百姓、讨伐叛军,与周瑜等辅助孙权稳定局势的存在,其本事不言而喻。

如若不然,孙权也不会在每次出征时,留张昭镇守后方,领幕府事,后来更是被尊称为“张公”。

听了他的话,周围众人皆露出一幅恍然大悟的表情,戏煜反倒是不忍笑了起来。

“张公此言在理,但未免过于片面,需知······草木有情,春秋含泪啊!”

他煞有介事的说着,言语中不乏深意。

在场的众人自然也不是傻子,只稍微一思索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秋天在世间大部分人眼中既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又是一个萧瑟的时节,除去天下百姓们的感受,诗人更多关注的是自身情感的寄托。

秋天有一种悲凉肃杀的气氛,更能衬托作者的悲伤烦闷!

春天也是一样,诗人喜欢春天除了受到自然气候的影响,认为春天也代表着播种、希望、青春、生命,同样也自然而然地蕴含了诗人的情感内涵。

“诗人借助描摹春秋的季节变换和典型景物,来寄托自己的感伤情怀,此乃一众文豪独特的文化行为,却与尔等无关!”

“确切的说,是与在场的所有人皆无干系!”

“因为诗人尚能趁着春秋季节更迭,变化明显之际抽出时间,趁着闲暇之余,松懈情绪,释放自身,看看周围的大山大河,绝美风光,可尔等······”

“已经有多少年不曾感受到慵懒和自在、舒畅了?”

“能在闲暇时分放松心态,疏解内心之情绪,此事看似同众人无甚干系,但在青徐······这不过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想来张公对此较为了解。”

说打最后,戏煜一双眼睛紧盯着张昭,而对方的面色也在他落下话音的那一刻变得无比难看。

说什么春秋变化,又提什么心态问题,原来最终的目的全在这儿。

眼下春分刚过,粮食还在土壤内发芽,对方在此时提及收获和新生,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只可惜,自己眼下并未明白对方这么做的目的。

“不知在江东颗粒无收的一年下,又有谁能闲宜度日?”

戏煜也懒得再兜圈子,反正在场的众人都是江东境内能说得上话的人,他在这个时候还藏着掖着,多少没什么必要。

还不如将话摆在明面上来进行商讨,等这个问题解决了,孙尚香才能离开江东,同自己回下邳照看一二。

而他与江东的孙策兄弟二人,也会因此成为关系较好的主仆。

日后,江东孙家就会是自己手下的第一大氏族。

而那个时候的兄弟二人除了依附戏煜,再没有其他法子。

等拿下江东,这一半的天下也算是统一起来,彻底安定了。

“颗粒无收?不知盛国公这番话是何意思?难不成·······江东境内种植的粮食有问题?”

在面对粮食的问题上,哪怕是张昭这等行事稳妥之人也忍不住变了脸色,诧异的望着戏煜。

“必然!”

“这是为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