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7好看的第二十七章(2/2)

最后一句,唐瑾说的有些低落。

他大姐上次看了对象,本来事都快成了,两家都要默认了,就差提亲谈婚事了,结果对方突然反悔了。

他娘生气又庆幸,三婆以为是五叔被退婚的事影响到了他姐,还来他家屋子看了他娘他姐好几次,就是想拉好了关系。

因为两家家长还没有确定下来心意,唐大姐的事最多也就是说亲不成,是以在唐家影响并不大。

唐瑾没问出他娘原因来,也暗下决心要好好读书好庇护姐姐们。

若是他中了举人进士,谁家敢轻慢他唐家人?

即使是为了姐姐们能嫁一个好人家,他也要去早早考试。

去考童子科这件事就这样定下来了,纵使唐老爷子有诸多担心,唐瑾也是要去考的。

第二惠与唐转去了娘家,也没从第二晟那里打听出最新的消息来。她在娘家住一天,还是没消息。想着回去了等,又不甘心,再等了一天,还是没有消息。

这真是让人心焦的很,怕出了什么不好,又不开童子科了。

还是第二晟怕女儿带着女婿在家里住的时间长了不讨她婆婆的喜欢,就说一有消息就让人去通知他们。

两人这才不甘不愿的回去了。

路上第二惠自然又与唐转说起了那天她弟第二恒来唐家告诉他们童子科之事时,最后唐老爷子神色不对的事,两人也不知道唐老爷子怎么了,都有些担心。

等回了家,看到唐老爷子又好了,两人心下一阵高兴,想着是不是唐瑾哄好了人。

第二惠还偷偷的问了唐瑾,唐瑾因为唐老爷子叮嘱过不许泄密,就没说。

家里的书房可没有人物志,他娘要是哪一天知道了,那真的不好解释哪里来的书,书又去了哪里。

在等待消息的过程里,唐瑾自然是继续学习啊。

这个时候,唐瑾以前不明白的事他也都明白了。

以前说起五经来,有人说《周礼》有人说《礼记》,他还以为是像《周易》又叫《易经》一样,后来他才知道不是。

《礼》开始时指的就是《周礼》,现在指的是《周礼》《仪礼》《礼记》这三种,而听说《仪礼》是从《周礼》中分出来的一部分,他们一般学的是《礼记》。

就像四书中的《大学》原本是《礼记》里的第四十二篇,后来被程氏兄弟分出来的一样。

记就跟传跟注一样,是加了解释了,所以《礼记》才九万九千多字,而原本的《周礼》只有四万五千多字。

这就跟《春秋》一样,原本字数也不多,但是因为姓左的做了传,所以字数才有十九万六千多字。除了姓左的,还有姓公羊的姓梁谷的也做了传,这三本都是很有名的。

有时候有的人把《春秋》叫《左氏春秋传》有时候叫《春秋左氏传》,唐瑾以前听着没毛病,后来总觉得应该叫《春秋XX传》才算是对的。

做传的人应该写在后边,把书名放前边,不然把做传的人放在前边,总觉得重要的不是这本书,而是做传的这个人了。

唐瑾无聊的时候就会想一些事。

当人有了期待时,等待的日子就会显得非常长,唐瑾觉得他都快等了半个月了,其实也不过过了五天,第二恒就过来报好消息了,说是童子科的告示已经贴了出来。

这几天唐瑾的爷爷也知道了唐瑾要去考童子科的事,听到第二恒来了,也去了唐老爷子的堂屋。

唐瑾的爹娘自然会去,几人聚在一起,个个脸上都有着喜气。

第二恒笑道:“这下告示出来了,大家也都放心了,凡是未年满十二岁的人都可以参加,只要能通三百千千和《孝经》的人都可以去县里报名。”

大家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来,唐爷爷笑过后心有可惜的道:“可惜了老三家的,今年刚好十二,虽还没有过生辰,不过怕是等到了京城人的年岁早就过去了。

唐爷爷也是高兴坏了,说完了才发现,就算能考,他家也不敢现在让人去考。

其实报名的人只要在县令考查这后没有过十二岁,都可以参加这一科,不过唐老爷子也没有开口说。

现在还没有开放报名时间,等七天以后才能去报名,第二恒报过好消息后吃了饭又回去了。

第二麟这次也没有带来,免得他打扰人。

因为担心考笔试,唐瑾还去书房找了一下,找到了一份誊写的举人试题,想看一看他们的字都是怎么样的。

一看以后,他整个人被这差距秒杀,倒地不起了。

原本他的字还是能看一点的,但是现在这份举人卷子,每个字几乎都一样的大小,关键是它特别的整齐,行跟行之间就像是用尺子量过一样齐,简直跟印刷的一模一样!

唐瑾还以为自己弄错了,这真是印刷的,结果细看下来,事实告诉他这就是手写的。

为此,唐瑾还将卷子拿到了唐老爷子面前寻找存在感:“老爷,这是专门誊写的人写出来的吧?”这不是举人本身写出来的吧?

一眼就看出来了唐瑾在想什么,唐老爷子无情的打击他:“这是举人自己默写自己的卷子。有时候他们考完试,会拿自己的文章找人看写的怎么样,或者考中后有人就写来送给好朋友。”

“可是……”唐瑾拿着卷子对着太阳照了照,想起自己以前做作业时,对着数学本子上画的线条有时候都能写歪,更别说对着白纸写了。

写一两行肯定向着上边歪去了,要写的每行都不歪,还写的每个字大小一样,再写的每行之间的距离要一样……

感觉背几十万的字比这都要简单啊!

“那你以为举人是那么好考的?”唐老爷子在旁不屑道。

“不好考你纠结个什么劲儿啊,当然是让我去考童子科了。你还生了让我不去考童子科的念头。”唐瑾随口就反问了回去,气的唐老爷子在他头上拍了一巴掌。

自此唐瑾终于知道唐老爷子要他练字时为什么一定要他写直写直再写直了。

他练字时开始注意行距了,觉得有些人他真不是人,比机器还要厉害。

本来以为等着去报名就可以了,谁想到他大舅走的第二天里正就来了他家里。

里正愁着一张脸,吧嗒吧嗒的抽着旱烟,找唐老爷子来拿主意:“先前县太爷刚来上任的时候,确实传出过要重新给地定等的事儿,可是后边就没这说法了,还以为他歇了这心思,没想到现在连告示都发了出来。”

唐老爷子也觉得县令多事,你管那么宽干什么?

看里正吧嗒着抽旱烟,唐老爷子也想抽了,伸手去摸腰间。

唐瑾心里一怔,开口故意“咳咳”了两声,皱着一张小脸看着老爷子,唐老爷子就瞪了里正一眼,里正一愣,忙笑着说:“知道你家的这个是个金疙瘩,不抽了不抽了。”

唐瑾前世不抽烟,今世也不喜欢别人在他面前抽烟,可是能在他面前抽的都是年龄大了的人,他几句话也说服不了对方不抽,就不自讨没趣了,只能尊重着,并避开了。

听说老爷以前也抽烟抽的很厉害,后来他出生了为了他好,就不抽了。

一下子就能把烟戒掉,暗里不知道忍了多少次,唐瑾也是佩服他的。

唐老爷子思索着说:“县太爷又不亲自去盯着,就算是去看也只是看几次,都是下边的人在定。地贫,等级低,会少交一些税,这样就会有人给干这差事的人一些好处,让他把自家好地定的低一些好少交税。办差的人也会借此机会收好处,给差一点儿的地定的高一点儿,税粮的总量是不能变的。”

里正发愁的就是这个:“我就是怕咱们村的地给定的高一等要多交税,县太爷这不是吃饱了没事儿干么?”

“这也未必是坏事儿,县太爷其实是想做一件有利于百姓的事,让肥地多交税贫地少交税,这样大家日子都好过了,只是他的好心并不能得到一个好结果。”唐老爷子总结。

唐瑾在一旁听着,突然想起了历史课上有些人变法的失败,怕是原因就在这里。想法是好的,就是下边牵扯各方利益在执行力上出了问题。

想着这些年都在家里,出去也就是去过外公家和府城,也没怎么外出过,就期待的望着唐老爷子:“老爷,我求你个事成不?”

“何事?”唐老爷子斜扫了唐瑾一眼,连求字都用了,可见不是什么好事。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灌溉营养液的亲,谢谢留言的亲,谢谢收藏专栏的亲,人太多就不一一感谢了,抱住你们大亲一口。

公告:1本章人物资料全部来自百度,本文科举的资料也来自百度。

2晏殊是七岁神童之名远扬,十四岁童子举被宋真宗赐进士出身并授官,这一点因为学习时时间久远被年龄大的唐老爷子忽略了,告诉唐瑾的是七岁赐进士出身并授官。

3初四相亲遇到了个谈的来的,白天出去了,写的晚,又卡了文,才写好。更的晚,看在我通宵的份上,大家少生一点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