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眼疾(1/4)

济仁堂知道李大夫那边来了个惹不得的人物,只能咬牙切齿,想把这件事无声无息地了结,流民们再来要馒头便道没有,不再给了。

只是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还能是他们说给便给,说不给便不给的吗?

那些流民拿着从李大夫那边退回的铜钱,将济仁堂围的是水泄不通,坚持要让掌柜的兑现半个馒头的承诺。便是济仁堂报了官,官府的人来听说了事情的原委,也道是他们不占理,加上流民太多,法不责众,只能勒令济仁堂兑现承诺,赶紧将事态平息下去,以免造成骚乱。

济仁堂无奈,只好继续发馒头。每日医馆门口领馒头的流民排成长队,衣衫褴褛,混乱不堪,闹得其他病人都不敢上门,生意凋敝不说,后厨蒸馒头的笼屉从早到晚就没歇过火,如此这般坚持了大半个月,再也熬不住了。

那掌柜的带着坐堂大夫,低眉臊脸地来到李大夫的摊位,向他赔礼认罪,好话说了一箩筐,才让初念了头,答应不再搞他们了。

免费看诊半个月,该看过的病人也都看过一遍了。其间不乏有人因为没钱买药吃,初念甚至出面购置了一批平价且实用的常用药材,免费供李大夫开方。

如今济仁堂低了头,李大夫跟他们的恩怨算是了结了,初念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对李大夫的医术有了充分的信任,便邀请他去益善堂坐诊,李大夫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考虑到一家老小的生存,还是应了下来。

得知此时,南城的流民虽然不舍,但也无话可说。毕竟李大夫对他们已经恩同再造,总不能阻了他的谋生之道。

而李大夫到了益善堂后,初念便将他的一家老小都安置妥当,他与益善堂的另一名坐诊大夫,则在南城另赁了一个医馆,每日轮流去坐诊,依旧是免费为流民看诊,却再也不必为诊金担心了。

李大夫在南城义诊这么久,南城的流民多多少少听说过他的事迹,原以为他被初念招揽,就此离开南城,从此不再过问他们了,没想到他只是跟着初念去东城安置了一番,不久还是回来义诊。不仅免费医治,还有一个医馆便宜供药,心中感激不尽,每每看诊时,总是口中念叨着他的大恩大德。

李大夫愧不敢当,将初念的功劳实话实说,时间久了,益善堂殷娘子的名声,在这些流民心中越传越广,就连因为退钱风波对她颇有怨念的流民们,想起当初的事情,也难免开始后悔赧然,不该为了那么儿蝇头小利,去为难这样的慈善人家。

在南城开一间义诊医馆,是此刻初念对这个即将到来的乱世唯一能做的安排。此事交由两名益善堂的两名老大夫去办,初念对他二人的品行医术很是放心,便只是偶尔过问,平日里倒也并不占用她多少心思,只需保证资金和药材的供应即可。

这日,初念出诊回来,途中经过那义诊堂,便打算进去看看。

却在门口排队的角落中,看到一道眼熟的身影。一个穿着青布旧衣的年轻人,搀扶着步履蹒跚的母亲,正在队伍中等待。

那年轻人衣衫破旧,却也干净整齐,只是行动间看见腿脚有些微跛,眼神不似前两次见面时的朝气和傲然,变得有些灰蒙蒙的,一幅不堪重负的模样。

是张俊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