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初念(1/2)

初念猛然睁开双眼,濒死的剧痛逐渐转换为迟迟的钝痛,而后诡异消弭于无形。

她不由低头一看,发现自己正躺在一架窄小简朴的架子床上,身上仅着清凉内衫,胸口处雪肤柔腻,被利箭贯穿之处完好无损,并无半分伤痕。

初念茫然四顾,室内陈设堪称简朴,除了她身下这张架子床,只床头一个橱柜,靠窗一张案几并一个圆凳,再无其他家什。

她怔怔地看着这陌生又熟悉的布置,忽然记起,这,不是她年少时所住的闺房吗?

窗外蝉鸣聒噪,暑气逼人,可她分明记得,陷入昏迷之前,他们一行人犹在鹅毛飞絮般的冰天雪地里拼杀。

初念暗忖,她这是,临死前入梦了吗?

皇甫述亲自动手,三箭穿胸毙命的当下,她执念如斯,非但没有跟随传说中的勾魂使者去往阎罗殿,反倒先梦回一切尚未发生的豆蔻年华?

初念起身时,却觉得一切并不像梦,竟如此真实。

梦中人总是浑浑噩噩,而她这些年缠绵病榻,手足无力,走两步便要歇,而现在,却浑身使不完的力气一般,身轻如燕。

她忍不住走出闺房,往外看去。

初念自出生时起,至及笄前的绝大部分时光,都跟随舅父姜道飞一家人在山梅县的深山中隐居。茂密竹林深处错落着几栋竹楼,不大的院落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竹匾,里头晾晒着各种药材,门前屋后是大片大片精心打理的药园,清风拂过竹叶发出扑簌簌的声响,鼻尖萦绕隐约药香。

初念走出自己所在的竹楼,一路捻起竹匾中的各种生药或闻或捻,行至西苑的药房,在既熟悉又陌生的药柜中查看一番。

心中不由升起一丝妄想:这一切,如果是真的……

一路行至东苑灶房,只闻见阵阵食物香气,不见任何人影。

起初不觉得如何,越靠近灶房,腹中的饥饿感便越发不可忽视。

初念不由微微有些错愕,因为身中剧毒,她常年服用各种汤药,近些年几近丧失味觉,日常进食只为苟活,鲜少有什么想吃的东西。

如此真实的饥饿感,令她倍觉新鲜的同时,竟真忍不住食指大动。

顺着香气迈进灶房,初念不意外看见灶膛里埋着炭,锅里温着三个大碗,一碗蒜苔腊肉,一碗丝瓜汤,再一碗白米饭,再寻常不过的菜色,却勾起了她强烈的进食欲.望。

将三个碗一一捞出来,灶房里没桌子,就搁在灶台上,脚尖勾来一张条凳坐下就开始扒饭,久违的咸香味道涌入口鼻,初念愣了一瞬,忍不住加快了吞咽的速度。

做了十年世家妇,不论人前人后,初念举手投足都叫人挑不出半分错,此刻缩手缩脚坐在光线昏暗的灶房里吃东西,心中却涌出几分畅快来。

这畅快,即是口腹之欲被满足的舒爽,更是某种泄愤般的抒发。

谨小慎微了一辈子,能如何?

包容熨贴了十余年,又能如何?

换来的还不是一箭穿心,和那人恨之入骨的决绝目光?

既如此,她又何必舍己为人?不如痛痛快快活出自己的本性。

正吃着,外头传来脚步声。

初念放下筷子,眼神陡然变得锐利,一回头,只见灶房门口探进来半个脑袋,一个浓眉大眼、相貌清隽的十五六岁少年正看着她笑:“初念,你好啦!到处找你呢……”

初念目光柔和下来。

来者不是别人,是她的表兄,舅父姜道飞的独子——姜承志。

山梅县,扬州同安郡境内的一个偏远县城,四周皆是崇山峻岭。

县城东南有峡谷,名曰蝴蝶谷,风景秀丽,景色宜人。谷之北有石壁山,山中杂树茂密,朝南的山坡上有一片幽深竹林,是神医姜氏的隐居之地。

姜氏世代行医,医术高明,祖上曾官拜太医令,是先帝的座上之宾,一时风光无两。但据说因为犯了事被处决,合族只剩下姜道飞这一脉,于十多年前携家带口回归乡里,隐居于此。

姜道飞家学渊源,医术高明,传闻可以生死人肉白骨,只要他愿意,能从阎王手里抢人。

传说到底有几分真实,山梅县的百姓并不知情,但这也不妨碍大家的津津乐道。穷乡僻壤之地,来了这样一尊大佛,其实受益匪浅。姜氏素有神医之名,对病患却并不挑三拣四,不管来者是头疼脑热的小病,还是命在旦夕、束手无策的重症,只要找上门,姜道飞都会悉心诊治,果然每每妙手回春,因此即便遁世不出,依旧小有名气。

不过姜氏隐居之地偏僻险峻,若非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大家还是宁可就近找个大夫,只因真不想走那段漫长的崎岖山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