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燕国(1/5)

!--go--

年七月,一队由三十余匹驮马、二十余匹骆驼及百余商队缓缓从东门进入到龙城(今辽宁朝阳市),燕国的都城。这支商队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毕竟现在燕国治下的平州、幽州是江北中原少数安宁的地方之一。从前汉末年开始,中原大乱,大批的士人百姓纷纷渡海逃入辽东。而八王之乱后,中原动荡,胡人肆虐,更是有数十万计的百姓和世家逃入平州。

前燕主慕容皝于咸康二年(336年)击破叛乱的庶兄慕容翰和弟慕容仁、慕容昭,尽复辽东之地。咸康三年(337年)十月于大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称燕王,咸康四年与北赵石虎联合击败辽东段氏鲜卑首领段辽,尽得辽西之地,然后又大败赵军,独占平州。咸康八年迁都龙城。永和元年(345)慕容皝又领军大败依附北赵的宇文鲜卑部,攻陷其都城,其首领宇文逸豆归逃亡漠北,结束了东鲜卑三部争霸的局面,雄踞平州、辽东,而后再大败高句丽、夫余等国后,实力更是不日而语了。

慕容皝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崇尚儒学,设东(学校),以王族大臣子弟为官学生,号高门生。亲临讲授,每月考试优劣。

永和四年九月慕容皝,其二子慕容俊嗣,即燕王位,赦其境内,依春秋列国故事,称元年正月,以慕容恪为辅国将军,慕容评为辅弼将军。左长史阳为辅义将军,以为三辅重臣。并受江左朝廷封号,领使持节、侍中、大都督、都督河北诸军事、幽、冀、并、平四州牧、大将军、大单于、燕王,承制封拜一如廆、皝故事。

永和五年,北赵石虎病死,中原大乱,慕容俊趁机领大军南下,大败北赵幽州刺史王午。迫使其弃蓟城退守鲁口(今河北饶阳)。慕容俊斩了留守蓟城的王他。直取幽州。并陈兵幽冀边境,准备随时南下。

实力大增地燕国拥有大批原平、幽、冀、青、司州的世家和鲜卑新贵们,他们手下有大批从幽、冀州迁徙过来的百姓,或为部曲,或为半军事化的营户、军封属户和荫户,或为屯田民户。这些百姓虽然必须向世家和新贵们交纳高额的地租赋税,但是由于燕国慕容家律法严慎。重农桑、兴水利,加上这里世道太平,年时顺适,所以百姓们觉得还能过得去,比混战的冀、司州等中原地区强一些。

由于数十上百万百姓们的辛勤劳作,使得现在的燕国变得异常繁荣,所以贸易也十分地火爆。而出产丰富、跟燕国又没有什么“过节”地关陇北府就成了燕国地最大的贸易伙伴,来自长安的商队在燕国最多也最受欢迎。

“长顺兴”是龙城众多商号中一个不容小视的商号。掌柜的叫楚铭。据说是个手可通天的人物,跟燕国重臣辅弼将军慕容评和许多显赫世家的关系非同小可,而且同关陇和江左商人沟通非常良好。常有不一般地奇珍贵货和紧俏货物出售。因此“长顺兴”在燕国生意做的很大,不但龙城有总号,襄平(今辽宁辽阳)、昌黎(今辽宁义县)甚至蓟城都有分号。

刚刚进得城的商队直奔“长顺兴”,顿时把“长顺兴”的后院围得水泄不通。闻讯的楚铭连忙走出来,一眼就看见商队打头的一位汉子。那名汉子身穿灰袍长衫,三十岁左右,国字脸上满是络腮胡,一脸的风尘和疲劳,眼睛里却满是坚毅。

“原来是董掌柜的亲自送货来了!真是难得!难得!”楚铭拱手沉声说道,但是从他微微颤抖地手可以看得出这位名满燕国地大商贾正在极力压制自己的激动。

“楚老板,我们又见面了。”被称为董掌柜的商队首领神情虽然也激动不已,但是要显得平和许多。

楚铭转头对伙计们嘱咐了几句,让他们立即和商队人手将货物卸载下来,验收整齐再送到库房去。说完之后,楚铭连忙引着董掌柜走进内院中,最后走进一间看上去很普通地房屋。入屋之前,楚铭和董掌柜分别对身后的随从使了一个眼色,数十人立即默契地分散开,各自站立在不同的位置上,隐隐地将这间屋子围得严严实实。

“鲁朴兄!”进屋后,楚铭立即出声叫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