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杀死VIP(十一)(3/4)

其实是鲍瑞铭想看看现在的浮沙岛是什么样。

他很怀念那个家乡。

后来调查队回来了,他们去了十六个人,回来了三个人,没带回什么有价值的海洋生物,但他们带回了一颗藤壶的壳。

那就是调查队的全部成果,他们死了十三个人,只是为了给鲍瑞铭带回一颗藤壶的壳。

鲍瑞铭能理解那种落差感,当时的幸存者看一等公民的目光几乎憎恨。

相反的鲍瑞铭没什么感觉,他后来都感觉难以理解,鲍瑞铭如果没有经过基因筛查就是个普通渔村的小人物,就算进入墙内可能也只是当个钢铁工人。

作为从底层爬上来的人应该可以与对方共情,但他一点感觉都没有,他们死了十三个人在他看来甚至不如死了十三条鱼。

他们的价值太低了,鲍瑞铭的价值太高了。

不是鲍瑞铭自视清高,是现有的规则让他走到了这个位置。

原来这就是特权。

他以前在救济站的时候会想,特权阶级做这些事儿的时候会良心不安吗?会痛苦吗?

答案是没有,人在拥有特权的瞬间就会失去了所有感觉,一切荒谬都是正常的。

残次品觉得现有规则不公,一等公民同样觉得现有规则可笑。

可惜只有第一代一等公民还有这种思考,鲍瑞铭见识过两个世界,起码会在这时候反思一下。

后来的一等公民连反思都没了,他们会更加心安理得享受现有的成果。

社会达尔文主义,当一切都以最高利益看齐,人类社会必然如此。

调查队带来的藤壶毫无用处,鲍瑞铭开始研究调查队的录像视频,鲍瑞铭没有出过高墙,他很好奇外界的世界。

没想到他无形之间打开了一扇门。

调查队录下了现在的浮沙岛。

浮沙岛跟鲍瑞铭离开的时候竟然没什么区别,温暖柔软的沙滩,高高耸立的教堂。

当年留在浮沙岛的人进化出了鱼鳃,他们在浮沙岛上繁衍,生出的子子孙孙都拥有鱼的特征,可以在陆地上行走也可以在海洋中生活。

他们的房子结满了藤壶,因为大海每天会涨潮,他们也习惯涨潮的世界。

海水中的鱼也进化了,他们进化出了人的脸,一时间人类和鱼类互相交融,难以分辨到底是人鱼,还是鱼人。

人类可以吃鱼,人头鱼也在吃人类,外乡人进入后会被引诱然后被同化,成为食物链的一环。

每一处都那么完美,完美到无可挑剔。

调查队的死亡有价值,他们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带给鲍瑞铭一个新世界。

鲍瑞铭决定上传自己的意识体到云端,得到了一个可以用代码捏造自己世界的机会,以现实的浮沙岛为蓝本创造了虚拟的世界。

鲍瑞铭无法创造食物链,食物链本身就存在,那才是终极的自然。

自然创造的艺术远超人类所有科技。

鲍瑞铭成为第一批一等公民时曾经宣誓:我将带领人类走向美好的未来。

鲍瑞铭前半生一直以为这句话是要带领人类反抗污染物,第一批一等公民一直在致力于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他们创造出人造人,机械人,复制人等工具人。

汽车可以在天上飞,人类可以改造自己的基因,科技每十年就更新换代,他们的生活比以前更好了。

但人类一直在失去土地,大势所趋甚至无法阻止。

后来鲍瑞铭看到了录像带才意识到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人类不能跟污染物共生吗?

如果这才是大势所趋呢?浮沙岛才是人类的未来呢?

自然会做出选择,人类只需要顺应自然规则,让人类和污染物融合。

他回到了当年的救济站,这个地方已经被划分为103区,成为整个联邦的垃圾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