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农牧的发展(2/3)

“好,不说了,干就得了。”

大户人家投资不墨迹,陈宫做了一番思想工作,推广了大约有十几万亩的稻田。

和粮食紧密相连的是猪的养殖,官府倡导大力养猪,家家户户养猪。有的大户人家甚至把家里的后花园改成了养猪舎,养猪主要目的还是肥料,有了肥料才能更好的进行农耕。

刘二是济南城西南刘家沟的百姓。

刘家沟地处山窝窝里,出山的路都要十几里,也正是因为偏僻这里避开了无数次的黄巾军之乱,现在吕布主政青州,黄巾没了,山里的百姓也安顿了。

这天一早,亭长到了,随之而来的是上百匹马,驮着的是绿油油的桑苗,根系完整。

“乡亲们,这是官府发放的免费桑苗。大家排好队领取桑苗。”

乡亲们有些害怕,因为运输桑树苗过来的是骑兵,这么大的战马还是第一次见,不知道这庞然大物是不是会吃人。

申报种桑的农户大部分都有养蚕的经验,有的要了三百颗,有的要了五百颗。

刘二家领取了五百颗桑苗,高兴的不得了,立刻拿回去种树了。

丝绸的价格非常昂贵,是名贵的布料,所以许多百姓都非常喜欢种植桑树。

傍晚时候村里又有大动作了,官府要免费培训铁匠,学习打铁。

打铁是苦活累活,但是同样在农村来说,要是会铁匠基本就饿不死了。锄头、铁锹、甚至菜刀都需要铁匠来打造,修理。

刘二回家和媳妇商量。

“媳妇,你平常总是骂我没个出息,家里日子过得穷。桑树种上了,但是一年二年的也没办法大量养蚕,我想去学打铁。”

媳妇撇了一眼刘二,“你这力气不行吧,能学会打铁?”

“扯犊子,怎么学不会,竟然看不起我。”

刘二跟媳妇嚷嚷了几句偷偷跑去报名了,第二天跟着队伍就来到济南郡。

这山外变化真大啊,路宽了,交通要道口还有身穿铁甲卡点的士卒。

城西大营一望无际,少说也得是几万人的大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