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線番外:洛無疾開拓西域1(2/2)

想要在西域維持一支三千人的常備軍隊,就需要三十萬的人口,這實在是太困難了。

漢廷的府庫消耗的那么快,不僅僅是戰爭,還有建立朔方郡和五原郡的遷徙費、安家費,土地沒有開墾出來之前的口糧費用,各個都是用錢的大頭。

……

洛無疾率領著全甲全馬的五百敢戰士,再加上兩千從無雙侯國征召的軍隊,五位洛氏子各自率領著洛氏的族人一同前往西域。

可以說,自邦周時代結束,這是洛氏出力最大的一次,就連誅暴秦都沒有出這么大的力。

經過這么多年的休養生息,洛氏終于再次壯大了起來,畢竟這不僅僅是為大漢開疆擴土,同樣是為洛氏開分基地,是洛氏的千年大計。

洛無疾率領著騎兵軍隊穿過河西走廊,沿著天山北麓而行,沿途愿意提供糧草的國家留下,不愿意的則直接攻破,讓國民四散奔逃,就這樣花費了不短的時間才算是到達了烏孫東國。

烏孫東國是烏孫國分裂出的一部分,在伊水河谷東端,國中有大片的草原,后世的空中草原就在這里。

烏孫東國的騎兵不少,所以實力并不弱,可惜遇到了洛無疾,若是步兵守城或許活路還大一些,但騎兵作戰那真就是找死。

當年洛無疾和匈奴大戰,那都是十萬計的騎兵廝殺,西域這幾千騎兵,就像是小孩子過家家一樣。

洛無疾帶著洛氏的騎兵僅僅兩個沖鋒,就將烏孫東國的騎兵斬于馬下,然后進了烏孫東國的都城,砍下烏孫小王的頭顱,宣布西域都護府成立,暫時以東城為都護府的辦公地點。

西域都護府建立之后,主要面臨著兩個問題,第一是守衛現有的成果,第二是如何持續的開拓。

烏孫國雖然四分五裂,但自然不可能坐視自己的國土被漢人侵占,要發兵攻打新建立的西域都護府。

不過洛無疾在烏孫東國很快就建立了一套軍管體系,能夠為從中原而來的軍隊提供糧草。

還同天山北麓的幾個西域國家,諸如焉耆,龜茲等等建立了商業上的聯系,再加上河西走廊的開拓,劉徹持續不斷的將糧草運來,時不時的派遣野戰軍團晃悠,雙重壓力之下,西域國家還算是配合。

后勤的壓力一旦消失,回到最擅長的打仗上面,洛無疾自然不虛。

尤其是烏孫國竟然敢和他打野戰,簡直要讓洛無疾笑出聲來,若是匈奴祁連單于泉下有知,恐怕會和烏孫王惺惺相惜了。

即便是數千對數萬,但是洛無疾并不在乎。

五位洛氏子在正面指揮著軍隊,他則帶著二十名靈兵和敢戰士在雙方膠著之時,瞅準空檔,一波沖鋒。

敢戰士和漢軍有多強,漢帝國和匈奴帝國十年大戰,互相之間白刀子進,紅刀子出,雙方之間流的血將整座草原都染紅了,最終漢帝國憑借著更強的國力,更強的統帥,贏得了這場殘酷的戰爭。

烏孫國當年或許很強,但是多年以來在西域菜雞互啄,哪里見識過這種對手,被洛無疾馬踏王旗,直接陣斬了烏孫王,剩下的軍隊如鳥獸般群散,紛紛逃竄而走。

“大都護,烏孫國已經退去,短時間內應當沒有余力反攻,我們現在應該做什么?”

在粉碎了烏孫國妄圖干涉大漢立足西域的陰謀和戰爭之后,朝廷的官員向洛無疾這位大漢第一任西域大都護問道。

洛無疾抬頭望著湛藍的天空和潔白的云,遙遠的天邊是天山,山頭白雪皚皚,之下一片碧綠,空氣中傳來清香的濕氣。

真是美麗啊。

洛無疾忍不住想到,然后指著城池大聲說道:“當然是在那座城中,立起素王的祭祀,放置祖宗的牌位,這里是諸夏大漢的土地了。”

眾人聞言心神搖曳,齊聲應道:“喏!”

在伊水河谷立起了素王的祭祀神廟,就像是在黑暗之地立起了一座燈塔。

這道光或許只能照耀伊水河谷的一部分,卻能夠給予所有前往西域的漢人以安慰和希望。

因為人是很容易孤獨的,尤其是在遠離生土他鄉的地方,但是素王的存在可以減弱這種鄉土難離的情緒。

素王上皇所在,即諸夏之人心安之處。

————

大漢進入西域是西域史上不可磨滅的重重一筆,洛仲堪發現了這片土地,他的兒子洛無疾則為這片土地帶來了先進的文明,優秀的文化,長久的和平,從洛無疾進入西域以來,這里的一切就煥然一新了,各族百姓熱烈的歡迎大漢的軍隊,這是曾經統治西域的匈奴所不能做到的,充分體現了諸夏文明的優越性。——《西域歷史文化遷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