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建新郡(2/3)

首都的選址通常考慮兩個問題,第一是安全性,第二是勢力范圍的輻射。

關中完美的滿足安全性,但是有些偏西,所以需要洛陽來作為輔助,在長安建都的王朝必須要提高洛陽的地位。

洛陽則位居天下之中,缺點就是洛陽周圍的平原面積比關中小。

關中四塞之地,對中原來說,想要攻入關中有無數的險關要隘,天然的山川大河,讓這里固若金湯,秦漢兩次從這里東出滅亡山東諸侯。

不過在游牧崛起成為帝國之后,關中的安全性就出現了問題,因為游牧可以直接從北方殺到關中,說不上一路坦途,但和山東諸侯比起來,并不算是艱難。

這就是劉徹所憂慮的問題,漢王朝所面對的已經不僅僅是來自內部的危險,還有草原上的,那個更加強大的敵人。

他在思考,兩個龐大國家的斗爭,最應該被避免的是什么?

當然是國家中樞直接被一鍋端!

天子守國門聽起來硬氣,但是戰略上簡直愚蠢到了極點。

首都是帝國的心臟,心臟不放在胸腔之中,反而放在腦門上,放在揮舞了雙拳上,這不是老壽星吃砒霜,是什么?

哪個帝國能保證自己一直贏的?

哪一場戰役能不犯一次錯的?

把首都放在邊境上,就是要求每戰都勝,而且要求對方不會直取京城,之前的長安就是如此,現在打垮了河南地的匈奴算是短暫的解除了對長安的威脅,現在劉徹要在北境再建立一條人所筑成的長城,徹底將那些匈奴人隔絕在草原上,將戰場定在草原上。

但是公孫弘反對。

“陛下,您所說的誠然是大業,但臣反對。

在草原之上筑城甚至建郡,耗資巨大,恐怕不會比打匈奴的軍費以及修建宮殿低,但是成果卻不如征討匈奴和建成的華美的宮殿。

征發無數的徭役和資源去做這件事情,如果匈奴人大舉來攻,可能毀于一旦,得不到任何的回報,這是臣不理解的。

最關鍵的是,建好了城,您要從何處遷徙那么多的人口呢?

若是將中原之民遷徙過去,這難道不是在殘民虐民嗎?

黎民百姓又不是罪人,怎么能這樣殘暴的對待他們呢?”

劉徹聞言剛想發怒,然后腦子一轉,便將怒火壓制起來,再一看公孫弘面無表情的臉,怒火頓時消散一空。

公孫弘是賢良方正之臣,也是有大才的儒生,他不可能簡簡單單的反對。

他短短的幾句話就指出了最關鍵的問題,在草原上筑城的成本要考慮清楚,國家雖然富裕,但是之后打匈奴還要錢,修繕宮殿還要錢,完整的在空白的土地上,無中生有的建立一個郡,不是異想天開隨便說說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