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刘季愿为公子战一场(2/3)

洛亦笑道:“沛公,这真是亦要与您说的,想要成就大事,有这么一些事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是粮草,这就要一位能给您打理后方的人才,萧生可以担任这个任务。

这是您的根本,就像是您的身体一样,挥舞出去的拳头有没有力量,这一拳打完之后还有没有力量去挥舞下一拳,都是身体素质所决定的。

第二则是利刃,您的身体再强壮,若只能被动挨打,那最终是一定会死的,所以您需要一把利剑和绝好的剑术。

昔年辅佐庆忌的孙武,打造魏武卒的吴起,还有白起王翦,就是这样的利剑,您麾下勇武豪壮之人很多,但勇战派的将军至少要到先祖武公那个级别,才能战胜那些谋战派的统帅,像这种无双的统帅您的麾下还未曾见,这是您需要注意招纳的。

第三则是大势的规划,天下形势时时刻刻在变,但又有最基本的不变,这不是一般人所能看出,这就需要一位乃至于许多位智谋之士一同在您的帐前听令,这就是谋主。

这些人一言乃至于可以决生死,虽然不像那些直接提供粮草兵员、直接为您打仗的猛将统帅,但是这些人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的才智之士,您的麾下同样没有,亦虽然家学渊源,却不是那种才智通天之人,不能让您事事料敌机先。

亦的大兄陵就是这方面一等一的人物,往上数三千年,所有的圣王贤臣都没有能胜过大兄的,只是大兄要居中筹谋诸侯,不能襄助沛公。”

虽然洛亦是站在无数前人的智慧上说出这一番话,但是萧何和刘邦不知道啊,只觉得鞭辟入里,真不愧是洛氏子,没有庸人。

刘邦沉吟道:“贤才的招纳不是一日就能够完成的,子玉同样有良谋。”

洛亦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大的优势就是魅力高,最擅长的大概就是交际,能说会道,表现在属性上就是狡言比较高,会忽悠,他的六维属性都不错,但没有超过九十的,不过他倒是能为刘邦去招纳贤才。

“沛公,会盟诸侯之中的韩王成,他麾下有一人,名为张良,楚公项梁说张良是仅次于大兄的智谋之人,我与他交谈的确是智慧过人,若是能让他襄助,胜算必多。

现在韩王和张良想要寻求楚公项梁复国,但是楚公项梁定然是要对上蒙恬和章邯的,韩王成哪里有能力去和这两位正面对敌。

我们可以借机邀请韩王成绕道蒙恬之后,这样韩王定然愿意,张良也就能随之而来,我看那韩成不是个能成事的人,现在和张良打好关系,日后就有机会让他归在您的麾下。”

刘邦是和张良闲谈过的,所以稍微知道张良的才能,这就是他受到刺激的原因之一,六国贵族生来就有这些人杰投效,而他只有一群出身丰沛的老兄弟。

这王侯将相,真的是天生的贵种吗?

当见到身边洛亦眉心那道熠熠生辉的圣痕时,再回想起那日洛亦对自己大声说着,王侯将相,不是天生的贵种,刘邦这些时日心中翻腾的思绪渐渐平复下来,笑道:“就依照子玉所言,邀请韩王成一起。”

刘邦在会盟诸侯眼中的形象是个敦厚的老者,毕竟在这一行人之中,他的年纪的确是比较大了。

韩王成是表面上的领袖,实际上韩人都以张良为首,韩王成自己也对张良言听计从,面对刘邦的联盟请求,便直接问道:“子房,这沛公的联盟我们要答应吗?”

张良沉吟道:“可以答应,楚公项梁要北向和赵王歇共同对抗章邯,魏王咎也随着他们一起去,燕王和代王都要前往旧地去招纳民众然后共同对抗章邯。

项羽之前打败了蒙恬的先锋军,现在还是由他前往对抗郑地的蒙恬,这是韩国的国土,沛公想要从洛阳绕道,是想要截断蒙恬的粮道,之后破入关中。”

张良一眼就看出了刘邦想要做的,韩王成便问道:“子房,伱说若是我们先入关中,成为关中王怎么样?”

张良闻言摇摇头道:“王上,如果一个稚童怀中抱着黄金经过纷乱的闹市,难道还能留下性命吗?

您和我都是韩国的贵族,在韩国的土地上有声名,这里的旧人在暴秦的统治之下受到了苦难,所以会希望原来的王回来,这就是我们能够这么快拉起军队的原因。

所以只要收复韩地就可以了,在这里积蓄力量,关中王不是我们所能够奢求的。

若是要占据关中王的位置,就一定会和项氏敌对,您认为我们能够战胜项氏吗?”

韩王成微微叹气,知道那是不可能的,诸国之中楚国最强,项梁在楚地的声名又高,现在还是洛氏的盟友,这天下共主的位置似乎就是为项梁所准备的一样,真是让人艳羡。

张良不想让韩国陷入和楚国必败的战争之中,所以他从一开始就断绝韩王成想要进入关中的心思。

两人率领着军队到了刘邦营中,然后张良就见到了洛亦,他当即就明白定然是洛亦让刘邦邀请自己。

于是就在众人之前,张良问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沛公,您是想要协助项羽切断蒙恬粮道进入关中,还是想要自己进入关中呢?”

张良先前给韩王分析的时候就知道刘邦想要进关中,但他还是如此发问。

因为先前诸侯会盟之时,项羽就对进入关中表达了极大的兴趣,项梁王天下,项羽王关中,出力大好处就大,这是应该的。

六国贵族的主要目的是复国,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基本盘,像是韩国这样有求于项氏的,就更不可能去争关中。

但像是刘邦这样的豪杰想要展露头角,夺下一片地盘,就一定要和旧贵族争斗一番。

相比较起来,灭亡秦朝之后,无主的八百里秦川之地明显是利益纠葛最少的,而且还有会盟之时的洛氏背书。

项梁是不会违背和洛氏的约定的,进关中为王,这对于没有根基的豪强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