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齐王您以为千年姻亲能独善其身吗(2/3)

即便他是个相当昏庸平凡的君主,但从小的耳濡目染,还是让他很清楚当年割掉的土地,对赵国社稷的重要性。

秦国仅仅依靠着一块土地,就能把赵国大军盯死,居高临下望着赵国数百年。

赵国的国土称得上山河形胜,易守难攻,只要国中有一员善守的大将,加上粮草充足,就是稳坐不败之地。

但最关键的西方门户却握在秦国手中,这使得秦国掌握着对赵国进攻的主动权。

赵国完美的疆域,在秦国面前缺了一个大口。

对秦国,赵国总有一种发自内心肺腑的凉意。

赵国一直想要将这些关键的城池夺回来,但是赵国国力本就不如秦国。

防守尚且还能相持,进攻则是万万做不到的。

而且这些城池还都处于易守难攻之地,自然每每失败。

却没想到现在秦国竟然愿意将这些城池作为交换,而赵国所付出的代价“仅仅”是攻打韩国。

于是赵王欣然同意。

蔺相谏言道:“王上,秦人是虎狼之国,一向是没有信义可言的,难道他们的话能够相信吗?

秦国正在攻击周王室,想必天下的诸侯都恐惧他,您现在和秦国走在一起,难道不是让赵国和秦国一起被天下人警惕吗?

赵国虽说是嬴姓,但毕竟是遵从素王之道的,您擅自亲近秦国,国内的子民恐怕不会愿意。”

蔺相的有理有据,但自负的昏君不听谏言是正常之事,依旧命令国中大将率兵和秦军一起出击。

赵国出兵攻韩的消息是极其震撼人心的。

在秦国刚刚攻灭周王室,列国都在考虑要不要讨伐秦国的时候。

赵国用实际行动说,不用讨伐秦国了。

一切都没有变化,这依旧是列国伐交的战乱之世。

秦赵两国联手实在是强,韩国根本不能抵抗,即便是加上魏国也不行,韩国只能向齐国、楚国和燕国分别派出使者借兵。

白起攻韩,拔城的速度并不快,因为他要做的不是简简单单的攻下城池。

数百年来,列国之间攻城拔寨不计其数,尤其是位于列国边境的城池,随增随减,没有定态。

白起不喜欢这种来来回回的拉锯战,他要用韩国做诱饵,歼灭前来救援的列国大军。

白起要逼迫他们与秦国野战,而不是藏身在坚固的城池堡垒之后,像是一只乌龟一样的无处下口。

楚国,中原的消息传来,让所有的有志之士都是心中警铃大作。

这些年楚国的变法有了一些成效,但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楚王已经有些不快。

但变法派真的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楚国的情况实在是特殊。

国中的土地大多数都是山林湖泽,很多道路都比较崎岖,消息的传达,远远不能和道路交通比较发达的中原地区相比较。

换句话说,在这里只能用封君治理,但是一旦设置那么多封君,旧贵族的力量就会增强,最终反对改革。

实际上就连项氏内部也渐渐出现了反对激进改革的声音,“变法图强,应当适宜国中情势才是。

楚国有地四千里,除却江汉和江东外,几乎都是人烟稀少的土地。

这些土地上甚至还生活过没有纳入掌控的野人。

必须要依靠封君来掌控这些地区。”

楚国之中争论不休,然后就传来了韩魏大败的消息。

项曾当即在楚国王廷中大声道:“现在已经不是争论的时刻,若是让秦人攻灭韩魏,恐怕立刻就要调转刀剑,来攻打楚国了。

现在还请王上挑选国中大将,前去救援韩魏吧。”

若是昔年,项曾直接就自己上了,但是现在他根本就不敢离开楚国。

生怕他前脚刚走,失去弹压的楚国就会立刻爆炸,将整个国家撕裂的粉碎,甚至走向内战的危机之中。

大殿之上瞬间陷入了沉默,率兵北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