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章 小帮手又投到碗里来(2/3)

今日,终于和钱谦益打上了交道。

后人熟悉的「水太冷、不能下」、「头皮痒、剃个头」等与这个晚明东林重量级人物有关的轶事,是真是假,是体现了他降清偷生的懦弱可鄙,还是表明了他曲线反清的独特智慧,郑海珠在心里挂个号就可以了。

毕竟离史料记载的清军入侵江南,还有二十年,不要用宝贵的大脑空间去辨析那些。

眼面前需要琢磨的是,钱谦益接下来

的仕途安排。

历朝历代,给先皇修《实录》,往往是文臣获得升迁的跳板。

钱谦益如今属于「春坊官」序列,不仅避开了刚刚启动不久的「京察」,而且意味着官职清贵,能接近皇家成员。

再想到孙承宗外调成为封疆大吏,而赵南星已是礼部尚书,郑海珠猜测,东林的策略,还是走帝师和紫禁城智囊团的路子,让钱谦益替代孙承宗。

钱谦益去年在江南做乡试主考官时,遇到科场舞弊案,他难辞其咎,被停职在家。

饶是如此,朝廷没过多久就又把他弄到京中来,郑海珠相信,这不仅仅是赵南星的能量大。

铜鹤的故事!

郑海珠忽地驻足。

对,钱谦益那种官场中年男的得瑟,确实好笑,但他讲的,也并非全无启发。

十岁出头的朱常洛,就有那般举动,未见得是长了一截菩萨肠子,而或许更因为,他从小的环境,令他心府深沉。

这样的人,不惑之年登临大统,过了问政的生涩期后,绝不会任臣子摆布。

朱常洛召见她郑海珠奏对议事时,总是将她在国防外交与财政开源的功绩,笑眯眯地拿出来褒奖,「朕之女诸葛」、「泰昌张居正」之类的溢美之词,都不吝啬给,也认可她关于商周祚、熊廷弼、杨涟的人事安排提议。

但一转身,朱常洛很有可能就与王安商量,走了一个东林,进了一个浙人和一个楚人,就也得再进一个东林。

「异论相搅」、「党派制衡」,是帝王心术中永恒的重点回目。

这对她郑海珠来讲,倒是好事,毕竟,她也是一派,是与齐楚浙党、与东林党、与西学洋教党,都不相同的派别。

天子朱常洛越是具备成熟的帝王心术,她的入阁之路,就越有可能铺就。

「郑师傅,你在笑什么?」

半炷香后,文化殿外的院子里,摆弄着形制已颇为成熟的骆驼炮架的朱由检,忽然看到郑海珠脸上露出古怪的笑容,诧异地问道。

郑海珠正在梳理与下一任吏部尚书商周祚见面时的话术,听到朱由检的话,忙自省。

带娃就认真带娃,别分心去盘划朝堂的那些勾心斗角。

「哦,为师在想,有一天,你们这个木架子上的小炮,在塞外,把***那些不可一世的银甲巴牙喇轰得血肉横飞时,肯定特别带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