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章 用好向老大直接汇报的机会(下)(2/5)

朱常洛吃惊地问:“你怎知道的?”

郑海珠坦然:“因臣这些年,去山东跑了好几趟,得知鲁王,已经自请辞去亲王一系的禄米禄银。从兖州往登州一路去时,臣还数次见到,竟有宗室成员,譬如辅国、奉国中尉、县君仪宾等,拖儿带女去州县门口讨要积欠禄银的,甚至有沿街乞讨者。臣初时,哪里敢相信,他们竟是宗藩。细思后,臣明白了,给宗室发放禄米,本就远远排在各地衙门运粮或解银入京的差事之后,也不作为官员考绩,中下等级的宗藩又无家丁,在地官员怎会将他们放在眼里?臣因查探闻香教作乱而与之交游的鲁藩,从鲁王到靖国将军,都持家有道,庄田和煤山都有不小的收成,非但维持了王府内外的开销,还能向京中献来千两银子。饶是如此,鲁藩的其他宗室,想必也还有不少因朝廷拖欠禄米禄银而难以为继者,故而鲁王才上奏,请辞宗禄,好比告诉山东州府,自己愿意将这十万两银子让出来,分发给下头的宗室,莫真的饿死了他们。”

朱常洛叹一声“鲁藩确如英国公那样,累代皆为忠良”。

但他的面色并未和缓些,反而越听,眉头拧得越是能夹死蚊子。

再怎样也都是姓朱,这些朱家后人既非反贼,对天子来讲,就算不关乎情感,也关乎颜面。

皇家血脉,最后落得沿街做乞丐,真是风水又倒转回去,叫天下笑话他朱家,终究还是离不了“要饭”二字吗?

最可恨的是,外头的风声偏偏还是,宗藩禄米挤占了军饷。

“王安,各地宗藩加起来,一年的禄米多少石?”

王安任职司礼监,对于户部送进来的奏章不陌生,略一回忆便说道:“万岁爷,禄米如今多折成银两,折色之间,里头的花样就不好说了。奴婢斗胆估一估,各藩折银,应发放的禄银,总共约莫两百万银上下,实际欠个百来万,是常事。”

朱常洛冷笑一声:“江山都是我朱家打下的,到如今,每年就问度支讨八九十万两银子糊个口,都要被那些文官骂个狗血喷头!呵呵,也对,欠宗藩的钱,不怕,难道他们真能将州府衙门砸了不成?北虏的钱,可欠不得。”

郑海珠静静地听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