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两万贯(1/5)

回到自己的小院,贞姐在书桌上埋头工作,见了她,甜甜一笑:“六姨,今天的分拣,马上就好。”

小姑娘已经背熟了乘法口诀,百以内加减乘除也算得遛,她那近乎强迫症的细心,算起数来竟是极少出错,比潘小园自己还要可靠那么三分。

潘小园觉得自己捡到宝了,养成的感觉简直不要太妙。

走上去勉励了两句。贞姐如今负责给各样送来的对账单、报表进行最初分拣,不需要太多技巧,基本上是项体力活。

不知谁送了贞姐一副算筹。小姑娘过去在阳谷县,周围的邻居们多有做生意的,多多少少也接触过这东西,是个不新不旧的老朋友。眼下正生涩地摆来摆去,嘴里一面念叨,汇总着山下四水寨的总收入。

潘小园静静看她忙了一会儿,心中早就生出的一个想法,此时又浮现出来。算筹的确是眼下这个社会里最流行的运算工具。蒋敬的算盘属于高新科技,用的人少。但不管是筹算还是珠算,缺点就是运算结束之后,一切了然无痕,自己看不到过程,无法对贞姐的结果进行检验。

只能靠抽查的方式,十中取一的算一遍。虽然贞姐心细,她心里总是没底。

眼看小姑娘工作告一段落,把她叫起来,试探性地问:“贞姐儿,有个新花样儿,你愿不愿意试试?”

贞姐放下笔,神情犹豫了一刻。小孩子未免安于现状,眼下听说要学新功课,心里多少有点犯怵。但想到自己衣食住行外加零花钱,眼下全指望这位潘姨,拿人手短,似乎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潘小园笑道:“要省不少事,你学了就知道了。”至少她自己这么觉得。

跟小姑娘肩并肩坐下来,拈起枝笔,顿了顿,下定决心,画出一个直直的竖。

“这是我们闺中女子计数的简化字,是我们潘家世代相传,嗯……传女不传子,嗯嗯。眼下我看你资质不错,传给你,你别轻易让人知道。”

贞姐目光跟着她手,看着纸上出现的一行圈叉,敬畏地瞪大了眼睛。

“这……这是什么字?”

“计数的字。长得有点奇怪,你看熟了就好了。”

反正那些正统汉字,对贞姐来说也大多是新朋友,见了也是两眼一抹黑。这一行阿拉伯数字看下来,她居然没什么抵触。

潘小园也不着急,慢慢的一面写,一面解释。

“譬如,四万两千五百七十一,写成简笔,就是……”

贞姐倒抽口气。就这寥寥几笔?

潘小园朝她投去一个肯定的目光,微笑:“今天的功课,用简笔数字抄乘法表,五十遍。”

*

自从学会了阿拉伯数字,贞姐的世界观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有时候潘小园带着她运笔如飞地算数,仿佛已经能够看到,另一颗商界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但双语教学也马上有了副作用。一日潘小园被萧秀才叫去“请家长”。萧让指着一本工工整整的练习册,摇头叹气。

“小娘子,你是信不过老夫的私塾还是怎的,有意见,也不能在家里乱教,误人子弟嘛!你看看这小丫头,功课都成什么样子了?”

潘小园定睛一看,眼睛一直。小姑娘学写汉字也还不久,抄书抄本子的时候,理所当然的开始混用,写出了诸如“3人行必有我师”之类的不伦不类。更有几页,错落有致地出现了英文字母“x”——那是教她简单方程的时候,顺带抛出来的代号。

贞姐的理解,x既然代表未知数,干脆用它代替了所有不会写的汉字,把个萧秀才气得胡子都歪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