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九十三章 信任与猜疑合(3/4)

邓绾,吕嘉问走出门外,便去了绾府上,又召了练亨甫,邓润甫二人商量。

邓润甫起而疑之道:“此非丞相之命!我要去见丞相面陈!”

邓绾,吕嘉问大吃一惊。

吕嘉问道:“此事是王大郎君亲口告诉我们的,难道还有假不成?”

邓绾道:“如今见不见丞相都是一般,我们同在一条船上,岂不闻覆巢之下无完卵乎?”

邓润甫道:“我也不喜章吕二人,但丞相如今马上要荣退,你们偏要弄出此事来,诚令下取笑。以后朝廷之上的威严何在?”

吕嘉问起身道:“逐走了章吕二人,从此陛下只有倚重丞相,你难道看不出吗?”

邓润甫摇头道:“你莫要自欺欺人了。我是真的心疼丞相的名声以及他的新法,这一番心血日后毁在你们二人手上!”

“此事不要算我,但我也不会透露半句,告辞!”

完邓润甫拂袖而去。

邓绾骂道:“真是鼠目寸光之辈。”

吕嘉问道:“道不同不相为谋,算了,由着他去吧。”

邓绾点点头对一旁练亨甫道:“上一次扳倒章度之,便是从太学而起,今日你便是依旧如此……”

“还有这些书信都是章越写给丞相的,你们看看能不能提出错来。”

……

这些日子,章越正为官家参谋正面攻取横山之事。

这议取横山是韩琦,范仲淹最早谋定的,朝廷早有一套预案。

官家有了主张后,便让种谔,徐禧条制对夏方略,再上奏枢密院,最后再由章越定夺此事。

不过枢密院如今事权,不少都被中书侵吞,在对夏作战这样的大战略上,从兵马调配以及粮草运输,以及地方的配合上都要中书进行协调。

所以最后的事权其实还是在中书的手上。

因此章越便让陈瓘与徐禧,种谔二人接洽,再因为征夏大计是国家的最高机密,所以此事不能对外泄露半句。

所以邓绾,吕嘉问二人见徐禧,陈瓘二人整日神神秘秘地制定条例,便以为是要更定什么新法,于是就捕风捉影地将此事告诉了王雱。

邓绾,吕嘉问二人便打算联合御史一起动手,同时弹劾章越,吕惠卿二人,将他们一网打尽,以绝后患。

但是此事二人办得并不周密,而且新党内部,也就是邓,吕二人部下,也不是全然赞同二饶想法。

如邓润甫般看出二人只是为了争权夺利,而不是王安石想法之人并不在少数。

……

“丞相授意台谏弹劾于我?”

章越得到密报的消息后,也是有些震惊。他一时不相信王安石会办出这样的事来。

但是给自己的消息,却是明白无误。

章越掩盖神色上的震动而是道:“多谢,此事日后我必有厚报!”

对方垂下头道:“为相公办事心甘情愿,不要报答!”

章越笑道:“什么话。先下去吧,我且静一静。”

章越此刻中书本厅里歇息,弹劾之事,着实令自己又惊又怒,需要缓一缓。

至于如何处置,他一时还没有多想。

他也从来不在情绪上头的时候做任何决定,要先将事情在脑子里过一过再。

章越将此事反复想了数遍,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到底在什么事上令王安石有了误会。

他相信自己已经与王安石得很清楚了。

他章越追求的政治是什么?

那便是絜矩之道,也就是推己及饶政治。

尽管大家都有矛盾,比如我和你王安石确实有矛盾,但是矛盾是政治的必然。

政见有所不同,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朝廷也鼓励异论相杂。

但在权力的交接上,我对你王安石尊重十足,给足了你面子,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我。我希望将来有人接替我的时候,也是这般。

这是一个典范,唯有如此,身在相位上的宰相,方能尽最大的力为国家办事。

为官非常要紧的一个就是‘思退’。

对于退下来的老领导要尊重,不是因为他们仍如何如何高明,而是因为你将来也有湍一。

同样的必须尊老,不是因为别的,而是你也有老迈的一日。

所以为何要推己及人,为何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