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七十六章 官家的心情(2/5)

官家问道:“是否辽国又为增币而来?”

庆历时,宋朝被李元昊打得丧师无数,辽国乘势胁迫,以大军压境,最后在富弼力争下以宋朝答允每年增给辽国十万两银,十万匹绢为妥协。

而且给辽国的岁贡名义是‘纳’,不是‘赠’,纳便是纳贡,以下对上,赠则是平等之间,但当时宋朝自知实力不行,被迫屈辱地接受了这个名义。

听文彦博这么说,官家第一个反应心想,契丹是不是又来索要钱财?

若是如此,其实不是不可以接受。

文彦博道:“先前边将李复圭妄自兴兵遭至大败,种谔擅自出兵攻取绥德城后,尤嫌不足,再攻啰兀城,辽夏乃兄弟之邦,此举必是惊动了辽主故兴兵而来。”

文彦博这么说,官家顿时心情极坏极坏。

王安石道:“探报得知,种谔以正师出于啰兀城,章越,王韶偏师出于兰州会州,使西夏合国上下震动,贼相梁乙埋点集兵马不齐,料敌不过,故命使者以唇亡齿寒之说乞援于辽国。”

听王安石这么说,官家顿时心情好多了。

同样一番话,在文彦博,王安石口中说来简直完全不同。

文彦博道:“无论怎么说,契丹三十万并非可以力敌的,朝廷政事多弊,修理还来不及,又何况国财民力,皆是贵乏,如今天灾流行尚且无以待之,若四方有警,何以支持?臣请陛下明鉴!”

王安石道:“陛下,韩绛全力讨伐夏国,如今弹压已定,辽国如今来与中国争,是担心本朝并吞夏国,可知夏国君臣上下啊已是束手无策了。”

文彦博道:“但若是辽国发兵攻我如何?”

王安石道:“臣观夏主年幼,是以无谋,故而借兵于契丹。契丹可以扰我,却不能胜中国。即便契丹来攻,边事亦不至于狼狈,只要我军屯兵谨守边界即是,所虑的不过是粮草不继而已。”

冯京道:“我恐怕是重蹈庆历覆辙!”

冯京说万一如庆历时,辽国与西夏联兵怎么办?

官家看了冯京一眼,心想莫非到时候请你岳父富弼再往辽国一趟?

自上次屈辱的和盟后,这一次不知辽国又要开什么条件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