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章 没有这个道理(2/5)

吃过了中饭,司马光再吃了一晚十七娘所烹饪的汤面后,当即决定离去。

临行之际,司马光与章越道:“度之,你我相交一场,有几句肺腑之言,我要与你说。”

“还请司马公赐教。”

司马光道:“圣人之言句句在于人情二字。自尧舜之治,    必本于人情,不以立意为高,不逆情为干誉。”

“我辈不仅治学在于人情,施政也在于人情二字。政由人情出,则事事皆可明易了,也是民心之指向。”

章越听了默然片刻,他知道司马光这一趟的来意了。

司马光道:“好比酒之一物,既费粮食多饮之又有害于身,昔日商纣王因酒亡国,周公曾颁《酒诰》,无彝酒,执群饮,戒缅酒。”

“故而老夫从不饮酒,也是承圣人之教,但旁人饮酒,老夫却从来不劝。因为从不饮酒之人怎劝好酒之人莫要贪杯呢?”

章越道:“故譬如人之好酒,就是人情。不饮酒之人劝人戒酒就是不近人情。”

司马光这一不喝酒的人现身说法,远远比任何说辞都管用。

司马光点点头道:“然也,你再看庖厨之人,自古以来凡庖厨人没有不偷吃的。”

“然主家有禁之,有不禁之,因庖厨之人都不偷吃之食,又如何进给主家呢?若主家严禁厨子偷吃会如何呢?”

“受教了!”章越道。

司马光道:“当然不饮酒总比饮酒好,不偷吃的庖厨总好过偷吃者,但我们可以用道德绳之,却不可用刑法戒之,”

“老夫为官之初也是有心革除积弊,但为官久而久之,知道就算不少积弊之中亦有人情所在,不知其所以然骤然革之,必至天下大乱。”

若说司马光的政见是近于人情,那么王安石就是不近人情。难怪保守派不是天生的,而大都是后天的,甚至最顽固的保守派曾经都是改革派的一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