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来客(3/3)

少年的气质也不像个奴仆,出门行走,对外说是主仆关系,还不如说是兄弟关系。

平原县县衙虽小,五脏俱全。楚则带着七星,两人空着手来到了县衙的大门口。远远望去,朱红的门虽掉了不少漆,却也算得上这座县城里最贵气的建筑。

衙门前,立着一块大鼓。这是鸣冤鼓,若有冤情,来这击鼓鸣冤,衙役就会来受理。

两个看门的衙役一左一右站在门前,见楚则来到衙门口站立不动,又看了鸣冤鼓几眼,便上前来:“有事说事,没事别站这不走!”

官老爷嘛,这个态度正常。

尤其在这个年代,那可就太正常了。要是谁都能在衙门口站着观望,那县衙的威严何在?

而且看楚则的打扮,蒙着面巾,虽穿着平平无奇,却能看出那一副挺拔英武的好身段。少年七星也是,不仅长得好,肩膀手臂,看着也是练过的。

这个时代,在平原县,很少能看见长得这么好的人。不仅一看就过了前半辈子有吃有喝的好日子,还能看出是两个练家子。而这两个一看就知道是从外地来的人,现在就站在了县衙门口不动脚了。——这俩看门衙役心里都有些犯嘀咕。

什么人呐?找谁来的?

楚则没叫他们猜,开门见山道:“你们县令今日在吗?”

“刘县令?”一衙役回答,语气中带着些不确定,“你是县令的旧友?”

没听过县令有这样气度的朋友啊?

不过刘县令整日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中山靖王嘛,有一百多个儿子流传在民间,名头说出去早不值钱了。

连他们这些底层百姓都不拿这个当一回事。但撇开这个名头,平原县人倒是都很喜欢刘备本身。在这官不当人肆意搜刮民脂民膏的时候,刘备这样的县令真是一个求神也求不来的好官了。

说不定刘县令那中山靖王之后也是真的。

这是他以前的富贵朋友找过来了?——衙役心中想。便说:“县令大人在后堂,你要是他旧日朋友,报上名字来,我去后堂请示他。”

楚则:“我与他素不相识。”

“素不相衙役瞪大了眼。

“你告诉刘县令,我从京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