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贪得无厌(1/2)

第38章贪得无厌

朱慈烺回头又回头对身旁的刘凤祥说道:

“刘伴伴,你明天去通州走一趟,给本宫寻找一个人,此人叫阎应元,如果本宫没有记错的话,他此时应该还在通州,让他前来皇庄见本宫!”

刘凤祥尽管不太理解小爷的话,还是急忙躬身施礼:

“遵命!”

阎应元,字丽亨,汉族,直隶通州人,明末抗清名将,抗清英雄,江阴抗清三公之一。

明弘光元年,任江阴典史期间,率十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铁骑,两百余门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史称江阴八十一日。

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阎应元被俘后坚决不向东掳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终英勇就义。

崇祯十四年,阎应元赴任江阴典史。

上任之初,海寇顾三麻子率数百艘战船进犯黄田港,应元领兵据守,连发三箭,皆有人应弦而倒,海寇心惊胆战,不敢再犯。

他任内平定盐盗,平服民乱,政纪突出,江阴百姓感激他的恩德,在社学中为他画像留念。

南明朝廷本想调他转任广东韶州英德县主簿,因母亲病重,且道路堵塞,没能成行,全家便在江阴城外砂山脚下散居。

崇祯十四年阎应元才到江阴赴任,现在他应该还在通州无疑,此人在守城方面绝对是超一流将才,朱慈烺建新城第一个就想到阎应元。

手中无兵又无实权,朱慈烺目前不要说什么挽救大明,可能连一群流寇都干不过。

明末文官集团和勋贵们如果想要他的小命,可以随时让他出现意外。

组建东宫卫队只是为了自保,京师十万流民现在是朱慈烺的底牌。

他建皇庄的目的就是利用流民中的有生力量,来实现自己远大目标。

把流民全部安置在皇庄不会引起父皇和大臣们的主意,他可以以此为借口悄然建立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

明年五月,东掳会再次寇边进犯京畿地区,如果不把皇庄建设好,很可能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商业和军事设施全部变成东掳的囊中之物。

流民中年轻人至少有两万,朱慈烺有把握在东掳进犯之前,至少打造出五千精兵强将,到时有阎应元负责守城,朱慈烺会安心很多。

现在阎应元只是一个小人物,就算在江阴他的官职也只是一个典史,相当于一个县城警察局长而已,因此在场之人只有朱慈烺知道阎应元此人。

朱慈烺准备给流民加餐补充营养,尽快让流民身体恢复健康,参军和建城都需要他们来付出。

用餐期间高文采回来了,他在朱慈烺耳边低语几句之后又离开。

用膳完毕,朱慈烺又召见勇卫营参将黄得功和两个监军太监,让他们一定要做好流民善后事情,不允许不能乱窜营房。

流民大小便一定要在茅房解决,如果发现有人随地大小便减少他们一顿饭,那么多人如果随地大小便,安置点很快就会变成垃圾场。

卫生问题不是小事,脏乱的环境很容易滋生细菌和一些传染病,一旦爆发传染病麻烦大了,这种事朱慈烺绝对不允许发生。

在流民出城后,户部发的钱粮开始运往皇庄,在户部钱粮还没有运到皇庄的前一天,皇庄储备粮差不多已经被流民吃掉大半。

那么多流民,三万石粮食和三万两白银根本吃不了多少天,估计很快就会断粮。

朱慈烺对此并不是很担心,他可以用皇太子身份号召官员富商捐赠。

虽然历史上崇祯皇帝搞募捐没有筹到多少银子,但足够流民吃两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