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越南之行(九)(3/4)

陶东来沉吟一阵才道:“这个地方作为新部队的训练区域可以确定下来,但开的事先不急。在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之前,我们还是不要让北越对我们产生太多的防备。目前黑土港的煤出产量完全能够供应生产所需,我们现在所缺的不是煤炭产能,而是海上运输能力。明天等谈完交易之后就可以通知大本营,在广州和琼州的造船厂都增加订单,另外也还得雇佣更多的船员和水手才行。黑土港距离广西那边的钦州、廉州的航程都在一百海里之内,你们如果有机会,也可以自行派出商队到广西探探路,看看能不能在当地雇到人。据说当地的制糖、纺织、造纸、铁器等产业都比较达,该如何进行贸易,你们可以自己想想办法。”

谢春眼睛一亮道:“那我们能不能把煤炭卖到那边去?”

“能啊!只要你们能卖掉就行。”陶东来点头应道。

但没等谢春和钱天敦高兴起来,陶东来立刻便补了一枪:“不过我必须要提醒你们,钦州当地就有煤出产,虽然没有黑土港的煤炭品质这么高,但从黑土港跨海运过去,恐怕不会有太大的价格优势。”

看到两人情绪立刻就低了下去,陶东来只能感叹这两个家伙果然不是做生意的料子,干咳了一声提醒道:“所谓贸易,就是低买高卖,你们想想这边能有什么东西贩运过去有利润的。”

两人对望一眼,异口同声道:“粮食!”

北越的红河三角洲就是以稻米为主要出产,而北越国内严重的土地兼并导致了大量的稻米都集中在极少数权贵手中,而贫苦的百姓只能购买其中的很少一部分,稻米对于北越权贵来说仅仅只是一种保质期有限的廉价财富而已。但北越的海贸水平又不足以把这些多余的稻米外销,穿越集团就完全可以钻这个空子,将这边出产的廉价稻米通过海路贩运到两广方向去。

而钦州地区虽然有不少产业都比较达,但粮食生产却是一个极大的弱项,历史上一直就是属于缺粮地区。据广东年鉴中的记载,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时候,钦州的粮食平均亩产才仅仅8o公斤,无法完成自给,还需要从外地进行供应,这种状况竟然一直维持到了八十年代才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换言之,钦州地区的粮食缺口非常大,而两广地区本来就不是主要的粮食产地,因此当地的粮价对于北越的粮价而言相差极大,做粮食贩运生意的利润空间还是相当可观的。

不过陶东来能够给他们的也仅仅只是概念上的启,现在大本营并不能给予他们太多的帮助,特别是运力方面。现有的海上运力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两地间的煤炭运输上,接下来又是每月数千人的移民需要专门的海船负责运送,不太可能在目前的情况下再分出运力去让黑土港跑海贸了。黑土港管委会要是真想在这个领域内下手,那就只能自行设法解决运力问题了。

几个人就黑土港的未来展一直讨论到深夜,才各自散去休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