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越南之行(三)(3/4)

不过在这场新一轮的南北大战开始之前,平安王郑松已经于1623年死于郑氏的内讧之中。而目前郑松的继位者是他的长子郑,封号清都王。而此时南边的阮氏已经控制了广南、顺化以及占城的绝大部分地区,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王国,对北方的郑氏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因此郑才会于1627年动了对南方阮氏的进攻。

而钱天敦等人在黑土港找到的这个名叫郑林的移民,如果以亲属关系而论,他与目前在越南北部掌权的郑算是远房的叔侄关系,虽然隔得有点远但总算还是亲戚。

只要是亲戚就行,能跟北越权贵攀上关系,这正是黑土港方面需要的人脉。钱天敦立刻就把这个郑林提了出来,把他送到海防附近的海岸,并派了十几个归化民将他一路护送回了河内。钱天敦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郑林向北边的越南权贵传递贸易的意愿。黑土港方面并不担心不会收到对方的回复,因为他们提出的交易物品是目前北越政权无法拒绝的食盐。

果然派去护送郑林的船队并没有在海边等太久,五日之后,河内方向派出的使者便乘船抵达了这里。在看过黑土港所提供的精盐样品之后,对方很快达成了贸易协议,约定了交易价格、交货的时间和地点。

而这支北越商团的背后,据说有清都王郑的儿子郑柞参与运作。这个郑柞也并非无名之辈,在历史上他于1654年接了郑的班成为了郑氏政权的下一代掌权者,并且曾在清朝三藩之乱的时候应康熙帝的要求,与清朝军队联合抗击吴三桂。

不过现年才21岁的郑柞目前还只是官二代的身份,暂时还没能力去干涉越南国内的政局。但对于像郑柞这样的特权阶级来说,借助南北大战的时机一点国难财却是很容易办到的事情。有了郑柞的庇护,前两次的食盐交易都很顺利地完成了,在此之后钱天敦便通过已经建立起来的消息渠道,向对方表示了出售武器,特别是火器的意愿。

军火贸易跟走私食盐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了,对方显然对此也十分谨慎,经过几个会合的来回传话之后,才确定了双方举行会面的时间地点。这时候黑土港才把消息反馈回了大本营,并希望大本营方面派出高层人士来出席这次会面,因为据说对方也会有实权人物出席,很可能就是那位未来的北越统治者郑柞。

这次的交易如果能够谈成,那将大大提前越南进入热兵器时代的时间。在原本的历史上,直到1642年郑攻打阮氏的时候,北越军队才第一次在战场上使用了荷兰人提供的大炮作为进攻手段。而现在穿越集团可以提供给北越政权的火炮,在性能上就已经过了15年后的竞争者。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餐,陶东来等人便登上了“飞号”,由王汤姆亲自操作着驶离了涂山半岛。对于在涂山半岛设立战略支撑点一事,陶东来在原则是上赞同的。不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对于周边的地理情况,还是要亲眼看过才行,所以陶东来才要抓紧这点时间,乘船出海考察周围的环境。

“飞号”先是南下沿着海岸线兜了一圈,然后折返北上,并沿着河流入海口驶到后世海防市中心的位置,查看了位于那里的小渔村。不过那处小渔村早就人去屋空,村民的绝大部分都已经搬到了黑土港定居。

接下来“飞号”又沿着吉婆岛的外围转了一个大圈,粗略地查看了这座面积过一百平方公里,在整个下龙湾海域最大的一个海岛。这个岛上多是起伏不断的山丘,可用来进行农业开垦的平地比例极小,但岛上倒是有不少的珍稀树种,风景也十分秀丽。这一趟与其说是考察巡视,倒不如说是观光游览更为准确。

下午三点,“飞号”完成考察之旅,回到了涂山半岛。一个小时之后,从黑土港驶来的帆船也出现在了视野当中。

钱天敦走下跳板,先是向陶东来敬了一个军礼,陶东来还礼之后与他握手笑道:“晒黑了不少啊!”

“没办法,现在天天都在户外待着,根本白不下来了。”钱天敦苦笑着应道。

陶东来瞥见在他身后站得笔直的高桥南,便也顺便夸道:“我听说高桥下士在黑土港这边的表现很不错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