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 Q&A(1/2)

杨九安刚走,沈亦泽就接到了编导珊珊的电话。

《心动2》临近收官,节目组需要八位成员各录制一段q&a,成功牵手的安亦还需要额外录制一段情侣vlog,向观众展示两人的现状。

“什么时候录?”

沈亦泽问。

“就这周吧,你哪天有空?”

“我看看啊——”他调出日程表看了眼,“我这周还真没什么空,周末可以吗?”

“应该没什么问题,要不周六早上吧,你方便吗?”

沈亦泽爽快答应,录个q&a,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他忽然灵机一动,问:“你们给安安打过电话了吗?没有的话可不可以先不告诉她?”

“我问问,小林——”

片刻后,珊珊的声音再次传来:“打了,但没通。”

“那就先别打了,她出差了,短期内回不来。这样吧,你们把问题发给我,我周末去探她的班,顺便帮你们录了。”

沈亦泽本来没打算这么快就去探班,但节目组的任务来了,就有了不得不去的理由。

安安离开不到两小时,他的嘴唇已经开始想念她,尽管刚刚在车里抱着她啃了半个点,仍不足以解馋。

珊珊跟台里商量之后,回电话说:“那就有劳沈老师了。”

随后将节目组从网上挑选的热门问题发了过来。

沈亦泽大致看了眼,随后保存下来。

安安肯定想不到他这周就去探班,他要偷偷地摸过去,给她一个惊喜。

……

2月结束,各项核算和报表出来,公司的总营收再创新高,达到亿。

这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版权项目的尾款结算,包括于去年q3季度交付,今年2月播出的现象级悬疑短剧《隐秘的角落》和收官后均集播放量高达九千万的爆款综艺《向往的生活》。

由于筹备新公司,支出也不少,扣除这一部分,2月的盈利接近八千万。

开年连续两个月账面翻红,且盈利如此之高,公司上下顿时士气高涨。

倒不是因为公司赚了钱,而是因为在给内部员工的信中,沈亦泽承诺,从下个月起,将全面上调首批职员的基础薪资,后进员工也将获得相对应的福利,具体措施将在下个月的一周年庆典上宣布。

沈亦泽之所以敢这么干,不仅因为下个月是公司成立一周年纪念日,更因为他有这个底气,他知道公司已经顺利度过了前期的起步阶段,从今而后的每一个月,都只会盈利不会亏损。

3月虽才刚刚开始,但本月的营收已可窥一二,尽管公司刚投下超过一个亿收购海外资产,然而比起这个月将要结算的项目,这一个亿不算什么。

别的不说,光是《东归之路》的票房分账就将超过两亿,再加上和优视签订的s级项目《拜托了冰箱》、《最好的我们》都将在本月完结,以及其他零零碎碎的版权所得和经纪业务,有望朝四亿营收迈进。

去年的项目不断上映,新的项目也正紧锣密鼓地筹备中,这样一来便进入了良性循环,换句话说,之后每个月都会有以前的老项目完结,只要创意不断,由公司出产的爆款影视综作品越多,未来的收益就会越来越高。

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如此,当你成为业界标杆或质量的保证,不需要任何宣传,慕名而来的人自然会踏破门庭。

公司成立至今,虽只有短短一年,却已出产了好几部爆款综艺和大热剧集,一些小成本的影视剧作和综艺节目,也收获了远超成本的收益和良好的口碑。

很多原本不看好或根本选择性忽视金点的影视公司,此时都纷纷转变了态度,暗中搞小动作和明面上挖墙角的不在少数。

沈亦泽决定增加员工的薪资和福利,其中一个因素正在于此。

他开公司本就不以赚钱为终极目标,拿出一部分盈利用于培养和留住人才,短期看或许不如拿去投资的收益高,但长远而言,对公司乃至于对整个行业,绝对是利大于弊。

另一方面,随着新媒体的强势崛起,“影视热”已悄然而至,稍微有一些追求并非单纯圈钱的制片人和制作公司都曾打来电话表达过合作意向。

最近两个月,公司接到的这种邀约几乎可以用多如牛毛来形容。

可惜的是,金点到底只是一家小体量公司,人手有限,还无法一次性拿下这么多项目,只能择优选取。

放在三个月前,这还是不可能的事,别说精挑细选,有就不错了。为了拿下一个项目,项目部的员工能把嘴皮磨破,有时甚至需要沈亦泽亲自出马。

这种看得见的改变最是鼓舞士气,外出谈项目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自己的腰杆挺直不少,根本不必多费唇舌——什么?嫌贵?拜拜了您嘞!

在这个时候加薪加福利,无疑是锦上添花,既可以大幅增强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又可以为员工带来强烈的归属感。

当然,实质的好处和心理的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下个月的周年庆,沈亦泽打算来一场浓稠的鸡汤式演讲,干了这碗鸡汤,今后每一天的工作就不再是工作,而是真香。

除此之外,公司还将进一步扩大规模。

这也是沈亦泽选择在此时大幅加薪的第三个目的。

钱未必能使鬼推磨,但一定能吸引到人才,把金点打造成业内薪资最高福利最好的公司,再授意老员工们四处扩散一下,不信招不到优秀人才。

唯有创新方能永续,他搬运过来的资源吃不了多久,在此之前,他必须吸收到足够多的本土的原创力量,公司迟早要靠他们来推动着不断向前。

除了创作者,公司还要招一批管理层。

随着规模的扩大和新公司的成立,现有的管理体系已经有点顾不过来了,仅靠沈亦泽一个人也无法管理三个公司,海外的还可以暂时交由何、韩二人打理,视频公司就必须另招管理层。

所幸的是,在沈亦泽发出招聘信息不久,就有一位资深的投行从业人员发来了毛遂自荐的邮件。

叶永新,沈亦泽看了他的简历,这位出身于84年的加拿大华裔持有耶鲁大学经济学及东亚研究学士学位和耶鲁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

曾为纽约执业律师,从事税务法律业务,先后出任过北欧地区某工业控股公司的高级投资经理,纽约某并购公司的副总裁及总法律顾问,现为德国某投资公司大中华区的高级管理人员。

沈亦泽看完简历的第一反应是再看一遍。

难以置信,拥有如此强悍的法务和财务背景的人竟然愿意放弃千万年薪转而投向一家刚起步的小公司。

不会是骗子吧?

然而人资部搜集到的信息证明,他所提供的学位和从业经历都是真的,无论是耶鲁大学,还是简历中提到的各大公司,都有这个名字留下的痕迹。

确认并非错投之后,沈亦泽二话不说,约了周一见面。

也就是今天。

助理黄皓敲门而入:“沈总,叶先生到了。”

“好,我马上过去。”

沈亦泽稍微整理一下仪容,随后带上相关资料前往小会议室。

叶永新一身得体的黑色西装,戴一副斯文的黑框眼镜,给沈亦泽的第一印象既沉稳又儒雅。

“辛苦叶先生亲自跑一趟,我本来想约在你公司附近的咖啡馆见面,这样你更方便一点。”

沈亦泽礼貌伸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