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突然火了(2/3)

“你的想法呢?”

江怡宁沉吟片刻,说:“如果有机会,我当然希望拓展海外市场。其实除了tunecore,这两天还有一些国外的厂牌联系我,我考虑之后,还是觉得以独立音乐人的身份在海外发歌比较好。”

她说得委婉,但沈亦泽听得很明白。

在海外以独立音乐人的身份活动,言下之意就是,她会尝试,但不会投入过多的精力和财力,更不会去欧美乐坛发展。

沈亦泽表示赞同:“独立音乐人相对自由,tunecore合作的线上平台不少,只要歌好,也不是没有出圈的可能。”

他知道江怡宁曾在她最辉煌的时期尝试过走出国门,可惜的是,17年在国内封后的专辑,在美国却遇冷。

之后三年的专辑风格大变也是受此影响,她试图在创作之中加入更多国际化和欧美风的东西,结果导致这两张专辑在国内也惨遭销量跳水。

今年好不容易调整回来,突然又整这么一出。

放在17年以前,她肯定头脑一热立马就冲了,可经历过低谷遭受过失败的她已经看淡了许多,能在全世界范围内提升影响力固然很好,只不过,必须在保证国内基本盘不崩的前提下。

沈亦泽很能理解她。

非英语国家的歌手混欧美乐坛,别说闯出名声,连站稳脚跟都很困难。这并不代表国内歌手一定不如欧美歌手,只不过,因语言、文化和体系差异所产生的隔阂很难靠后天弥补,再优秀的音乐人去了,大概率也是扑街的份。

哪怕强如周董,他的影响力也仅限于东南亚,出了东南亚文化圈,演唱会还得靠华人撑场面,欧美粉丝不说没有,只是相较而言,真的是少之又少。

真正在欧美乐坛混过并混出点名堂的华裔歌手,在沈亦泽的记忆中只有一个李玟,毕竟是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献过唱、在迈克尔杰克逊的演唱会上当过助唱嘉宾的女人,知名度不算高,但起码入圈了。

李玟之后的国人闯美基本都是伪命题,张杰、张靓颖至少还有这个野心,出了各式英文单曲,只是心有余力不足,统统铩羽而归罢了。到了以归国四子为代表的流量时代,出国打榜便成了纯粹的贴金行为,可谓一代不如一代。

由此可见,国内歌手想走出国门实在不是件易事,江怡宁有所顾虑实属人之常情。

“所以呢,你已经答应了吗?”

沈亦泽问。

江怡宁摇摇头:“还没,我说我需要跟我的合伙人商量一下。”

她顿了顿,接着说:“我不打算以独立音乐人的身份跟他们签约,tunecore虽然不是厂牌,限制不多,但终归有。我想把这十首歌曲的全版权交由咱们公司代理,再由公司出面,把海外代理权转让给对方。你觉得怎么样?”

沈亦泽思考片刻,便即领悟她的意图。

这样做有三个好处。

一是涉及海外的事务可以由公司帮她处理,她不必操心;二是万一歌火了,公司可以分一杯羹,不说赚多少钱,至少是相当亮眼的业绩;三是可以扩展公司的海外业务,日后有机会,说不定能跟tunecore达成更深层次的合作。

想通此节,他便说:“我同意。”

江怡宁笑道:“那么,下次的视讯会议就由你来谈吧。”

“中文英文?”

沈亦泽突然有点慌。

“当然是英文了,不过他们有翻译,说中文应该也可以——你英语不好?”

他尴尬地笑笑:“读写还凑合,听说一塌糊涂。”

看来得赶紧找个私教好好学一学,可惜安安没时间,不然让她当他的家庭教师,简直再好不过了。

“那你打算哪天跟他们谈?”

“月底吧。”

月底的事情相对少一些,前期日程太满了。

“还有件事,”江怡宁说,“关于新单曲,我还是想做电子,旋律这一块儿你比我擅长,如果咱俩合作,你负责旋律我负责电子,出成绩可能性肯定更高,就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沈亦泽没有立即答应,只是说:“我回去找找灵感先,过几天给你答复。”

从怡宁工作室一出来,他便开始琢磨。

旋律他多的是,但适合改编成电音的真不多,最好是作品本身就属于电子舞曲,这样不仅改编失败的风险低,他听着也不会觉得违和。

电音虽是小众,他接触得也少,但还是有一些出圈的作品,比如曾在某音上火极一时的《faded》和纯属恶搞的黑人抬棺之类。

论爆火程度,《faded》其实不错,尽管在专业圈子里被广为诟病,也有人称之为电音版的《学猫叫》,但越是简单的曲子往往越有市场,这个道理已经被古往今来的人证明过无数次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