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王后的逆袭10(2/2)

这是否意味着,庞归还是可以争取的呢?

龙臻儿拿出一个精美的瓷瓶,交给赵子楚。

“这瓶安逸丸,对身体没有坏处,但服用之后,整个人会变得面色苍白、虚汗淋漓,脉象也会变得极度虚弱。”

在某个任务里,龙臻儿穿成了一名神医家族的杰出继承人,虽然任务结束后大部分的医术都忘掉了,但她记住了几个有趣的药方,这个安逸丸正是装病偷懒居家必备之良药。

赵子楚接过瓷瓶,好奇地打开看了看,只见其形状如同绿豆大小黑色小药丸,散发着诡异的香味。

“若不放心,可使人先试用一番,一颗药丸抵一日的效用。”龙臻儿接着道,“本宫希望赵大人探一探庞大人的口风,如果他愿意配合,便将这药给他。”

赵子楚心知,即便庞大人不愿,也得设法将这药让他服下去了。

庞归本来是赵国人,因年少时犯了些事,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便离开了赵国,在多个国家辗转漂泊。他这人实在很有才华,到哪里都能受到敬重,但可惜官运一直有些坎坷。直到知天命之年遇到了拓跋齐,才如同千里马终于遇到伯乐,被三顾茅庐请到梁国担任相国一职。

庞归对于拓跋齐的征战计划自然是支持的,事实上他就是拓跋齐背后的智囊。

但是,派人打江山是一回事,御驾亲征是另一回事。尤其是拓跋齐现在连太子都没有立,就以身犯险,常年在前线冲锋陷阵,庞归私底下是极力反对的。

然而拓跋齐的说法是:“国无良将。”

这既是一种自负,也是对部下的极度不信任。在马背上打天下的拓跋齐把兵权看得比任何东西都重,没有绝对信任的人选之前,不会轻易放手的。

无奈,庞归只好替他守住这梁国的朝堂,全力支持他在前线战斗。

原本他认为,以梁国战士的实力,以战养战的方式可以一试。但不知究竟中间出了什么差错,拓跋齐竟然在对燕战争上连连受挫。

如果不能以战养战,倾尽梁国全力,也根本无法支撑他继续战斗多久啊。

庞归这段日子焦头烂额,如果只是应对群臣,他倒没觉得有什么,关键是他现在自己对这场战役的必要性也产生了动摇。

这日下朝后,户部尚书赵子楚叫住了他:“相国大人,请留步。”

一老一小两名国之栋梁,找了个僻静无人的地方交谈了很长一段时间。

庞归的家仆这日在宫外等了许久,才见到自家老大人面色沉重,背着双手缓缓走出宫门。家仆连忙迎了过去,将老大人搀扶上马车,见他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以为又有什么国家大事让大人忧心,丝毫不敢打扰,轻轻地催动马儿朝相府走去。

微微摇晃的马车里面,庞归从袖中掏出一个精美的瓷瓶。

这里头的王后的赐药。赵子楚跟他谈的那些,别管多么忧国忧民,冠冕堂皇,但这瓶来自王后的赐药,已经说明了太多问题。

王后毕竟出身燕国,不希望母国继续遭受战火之殃,积极主动地帮他出谋划策,既是示好,也是拉拢。若是局势一片大好,庞归根本不必理会她这个后宫女子,毕竟拓跋齐年富力强、正当壮年,他只要忠君就够了。

但现在前线的拓跋齐,恐怕正是需要一个撤兵的理由。

代为主持国事的相国如果病了,在前线征战的君王为了黎明百姓、全国政事,是没有理由不回朝的。

这样一来,他既给了让拓跋齐回来的台阶,又接收了王后的好意,加上他本身就认为立储这件事大概率没有什么悬念,也算是结交了未来的太子一脉。

不过这个什么安逸丸,他是不会吃的。打死也不会吃。

笑话,位极人臣者,谁还没点装病的演技?

当日回到家中,相国府便传出消息:相国大人忽然病重了,身上冷汗涔涔的,手脚软得动弹不得,一开始他以为是太过疲劳,便早早歇下了,结果第二天连起身都变得困难了。

相国大人的这个病病得委实蹊跷,无论太医如何诊治,都查不出病因,连开药都无从下手,为了稳妥起见,只能劝他卧床休息,劳心劳力之事都不能再操心。庞归倒是想操心来着,可惜有心无力,只得命人写信告知拓跋齐。

庞归重病的消息以及紧随其后的雪片般求皇帝回京的奏折,前后脚传递到拓跋齐的案前。

拓跋齐一直回避的问题,到底还是摆上了台面,到了做决定的时候。

经过一天一夜的慎重考虑,拓跋齐无奈地妥协了。

他宣布班师回朝。

消息传到盛京,主战的官员只觉得壮志未酬,难免有些心灰意冷,主和的官员则欢欣鼓舞,翘首期盼国君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