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连环_第116章(2/2)

“说了一晚,就这句扳倒李家落在我心坎上,不冲着这个收场,我还不屑于假托温家才能立身的权宜计,早些年就在海边造反了。”

朱八忙应道:“那是,那是,我家公子一直相信小侯爷的本事。”他请动了援军温知返,随后援军又会去借助太后的力量成事,他的重责就可卸落下来,肩上轻松了,他才能长吁一口气。

当晚交谈完毕,温知返妥善安置好朱八,又在温夫人面前巧言软语一番。温夫人受了点拨,连夜乘车去楚南王府,催请太后来家里下榻。太后见着自家亲姐妹,有着说不完的心酸苦痛话,李景卓不便再挽留,派重兵护送太后回到温家。

此后,温知返抓住机会侍奉太后,事必躬亲,晨昏定省,言行堪比恭慈孝子。

一晚未过,温家的动静还没传到摘星楼来。

彭因新并不知道朱家人已撇开他另攀一门势力,在李培南的质问下叫冤不已,只说自己与朱八无干系。李培南冷冷道:“用人不查,遇事推责,朝廷养你又有什么用?”右手向后一探,衣袖已经搭上了张放手里所持的蚀阳剑柄。

彭因新听见李培南的口气冷得像是冬天的霜雪,连忙后退一大步,惊叫道:“世子又想挟私报复本官么?别忘了本官可是太后钦点的钦差!少一根汗毛太后就会拿世子过问!”

李培南倒是没有杀死彭因新的心思,他已应承过闵安,不急着一时迫害彭因新,所以言出必行,只持剑削落彭因新的管帽,坏了彭因新的颜面。彭因新披散着头发,气急败坏朝楼下赶,要去找太后告状。李培南随后扣下一顶“涉案私逃”的大帽子,命令侍卫拿住了彭因新,扭送到王府监牢中。李景卓刚送走太后,没想到好好的官审闹出这么一折戏,稍作考虑一下,就将彭因新扣留了下来。彭家亲信将消息送进温家,等着天明后太后的定夺。

押送彭因新进王府路上,闵安赶过来询问彭因新以往在清泉县衙里处断毕斯案子的隐情。“不知大人是否还记得,我的东家毕斯屈死一案。那天在衙门里,大人本是带兵与世子当堂对峙,后来却派骑兵护送我外出,使我免受一场屠戮,有意对我施恩。我曾推断,大人背后还有高人在指使,却苦于没机会来请教大人——”

彭因新正痛恨着朱家人陷害了自己,不等闵安说完,他就利索答道:“你不用拿话来探了,本官大方告诉你,那天背后确是有人在推成本官放了你,那人要挟本官,本官毕生都不会忘掉他的样子。”

闵安心里一颤,问道:“那人到底是谁?”

“朱家公子朱沐嗣。”

闵安站在夜色里呆滞半晌,冷风吹来,遣散不了他心底的麻木之意。等冷透了身子,他才醒悟过来,追上收押彭因新的马车,隔窗再问:“朱公子可有诨名?究竟生得什么模样?”

彭因新哼道:“平时只笑,惯穿青袍,他似乎还有一个表字,叫玄序。”

呼啦一声冷风灌耳,割得闵安耳鼓生痛。他仅凭完好的右耳,也听清了玄序的名字。树枝在夜风里抖动得厉害,折弯了腰,响声遮盖了马蹄车轮远去的动静。闵安站在冷清的林道上一动不动,任凭大风刮过来,吹过他的身子,也吹落了他的泪水。

他只恨不能哭瞎眼睛,由此不必用双眼查看世事。

☆、第102章耳提面命

夜风吹干了闵安的泪水,直到他已经哭不出来。他的身子遍体生凉,也抵不过心底的苦痛。他恨自己双眼驽钝,错认狼子为好人,还一厢情愿地以为,玄序就是自己最为稳妥的托付。

玄序竟是自小有婚约的朱沐嗣,朱沐嗣偏偏站在了彭因新背后,做了彭马党羽的帮凶,甚至祸害无辜之人,来达到他一个个不易觉察的目的。

闵安很想揪住玄序问一声,为什么要这样做,又为什么要下手这样狠毒,连幼帝都不放过,更不提与他无冤无仇的宫亲贵族们。一想到玄序就是彭因新的爪牙,且是朱家派来的军师时,闵安脑子里存留的诸多疑难往事,突然一一清晰起来。

很早之前,清泉县衙重囚犯作乱,趁机抹杀了王怀礼、李非格等人性命,想必是知县幕僚暗中推动的结果,那名幕僚随后消抹了踪迹,仿似不曾出现过一般;再朝后,毕斯被戮、含笑冤死,均系彭因新一手操持,今晚彭因新却透露另有高人指派,将玄序的名字剥落了出来,使得闵安终于明白,原来朱家始终隐身不现的军师,其实一直潜伏在自己身边。

想到最后,闵安越来越心惊,无需再去求证什么,全然明白玄序暗地里做过哪些事。玄序祸害了他的老东家毕斯,将东家尸身丢在乱坟岗上来嫁祸给非衣,其狼子野心可见一斑;含笑死时,饱受尸蜡裹身之苦,他万万没有想到,罪魁祸首竟是玄序;他曾打马赶往东郡,通知当地长官提防白翅蜂之毒,却有人先他一步,炸断官道坑害非衣,险些将他埋进石流中;随后白翅蜂受炸药侵扰,齐齐飞向清泉郊野那方的洞口,若不是他赶来得及时,提前做好准备,想必军营里的兵士又要饱受蜂蛰之苦……

太多往事,让闵安不敢回头细想,他怕再朝后想,又会发现玄序更多的坏处。在他心里,总归保留着玄序好的一面,还有他为他打理的起居细节:玄序洗手作羹汤,替他医治好宿疾,总是和颜悦色地对着他,从未勉强过他的心意,那么多的体贴事儿留在记忆里,怎能让他一时对玄序就切齿痛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