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花开芳菲_第57章(1/2)

沈府与南海郡王府互相过了礼,但是南海郡王府这时却说老夫人舍不得孙女儿,希望再留荣兰半年,急的沈于锋上蹿下跳,不断催促着沈母去帮他走一趟。

沈夫人跟沈芳菲小话说:“你瞧瞧你哥那急得猴子一样的模样,谁家嫁闺女不拿乔?荣兰这么好的女子,别说是半年,就算是一年我们也是等得的。”

沈夫人对南海郡王妃表达了对老夫人怜惜孙女的理解,同意延迟半年再成婚,不过这吉时嘛,是可以先选好的。

两家先定了吉时,南海郡王妃进了荣兰的闺房,见荣兰的桌子上堆了一摊子沈芳菲使人送过来的小东西,有活灵活现的木雕,傻头傻脑的小玩偶,笑着说:“这沈家大爷对你还是用了心的。”

荣兰听到此话,羞涩的笑了笑,她与沈于锋也算是认识,他这么将她放在心上,她很开心。

相关事宜落妥了,沈家与南海郡王府定亲的消息传开了,淑妃在小佛堂里念着佛经,听到身边的小侍女在她耳边报了这个消息,她手上的佛珠一顿,又继续念起佛来。曾经沈于锋是她认为的东床快婿又如何?三公主远嫁了,总不能让人家当光棍吧,沈家拖了半年多才为沈于锋定亲,已经很给自己面子了,总之,是她女儿与他无缘而已。

十一皇子听见这个消息,握了握拳,他不明白自己的姐姐为什么那么喜爱沈于锋,但是他又想到那张在园子里与沈于锋有些肖似的脸,似乎有点明白了姐姐的心思。姐姐远嫁了,她已经很久没有进宫了,不过,远离这个吞噬人的漩涡也好。他要快快强大起来,风暴就要开始了。

沈家、朝堂上的风云都与梅秀才无关,他现在该想的是,如何勾搭到一个做官的人家的姑娘,从此平步青云。可惜大户人家的姑娘哪会随便抛头露面?这一切,梅秀才只能想想而已,虽然梅秀才来京城的目的是来赶考,但是不影响他将隔壁的豆腐西施勾到了手,豆腐西施一颗心都挂在了梅秀才身上,就等梅秀才高中了再迎娶她。

手上有梅兰定期叫人送来的银子,还有豆腐西施的小意奉承,梅秀才的日子过得格外的顺心,除了那个酸腐的邻居王侑,这个王侑也是从小地方上来赶考的,身上的补丁多得很,每天的之乎者也,而且对梅秀才勾搭豆腐西施一事很是看不上。

王侑身材高挑,却长了一张略微平凡的脸,国字脸,大耳朵,厚嘴唇,除了挺拔的鼻子似乎没有别的优点。他也是集全家之力来京城赶考的,如果此次不成,他也就没脸回家乡了。

要是沈芳菲看见王侑一定会惊讶,以后深受皇帝偏重的文大臣居然是在这个小院子里发家的,可惜王侑并不知他以后的前程,反而显得忧心忡忡。

梅秀才整天对王侑冷嘲热讽,王侑忍了,在京城赶考之前,他不想惹出事来,不然他怎么对得起卖掉一切的家人?

梅秀才觉得最近运气好得很,简直是要打瞌睡就接到了枕头,他在硕大的京城居然遇见了老乡—小前,小前是方知新贴身丫鬟小欣的弟弟,人机灵得很,跟梅秀才言明了是在京城的大官家当差,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

京城的大官?梅秀才的双眼一眨巴,“京城的大官家里可有贵小姐?”

“当然有。贵小姐不仅美若天仙,连做一件衣服就能花掉几十两银子呢。”小前炫耀道。

几十两银子?梅秀才瞪大了眼,对小前笑得真心起来,“你混得真不错。”

“那当然。”小前听了方知新的叮嘱,对梅秀才可是及尽全能的炫耀。

嘿,这认识贵小姐的路子,有了!

“小前,为了庆祝咱他乡遇故知,下馆子去!”

王侑站在门口,看着喜形于色的梅秀才,心想,该是怎样不带脑子的女子,才会看上这样图有外表的草包。

沈夫人将沈于锋的亲事定了,又将目光转移到了沈芳菲身上,这小女儿虽然还要一两年才能定亲,但是未来女婿的人选,可以相起来了,她想到当时为大女儿定亲的时候,没有提早相定,才让大女儿差点落入虎口,大女儿如今生活幸福美满,真是阿弥陀佛了。

沈夫人叫嚒嚒将京中的适龄儿郎筛选了一圈,将满意的目光投到了柳家身上,柳清湛,柳家的嫡次子,嫡次子的媳妇用挑大梁,柳家一向洁身自好,清贵得很,柳清湛本身又很优秀,沈芳菲嫁过去,自然是不用受委屈的。

京城这些人家,拐着弯儿都有亲戚关系,说来说去,沈夫人还真能称得上是柳清湛的表姨,她思索了一会儿,对身边的嚒嚒说,定个帖子,与柳家的夫人来往一下。

嚒嚒点点头,迅速去办了,这柳湛清她也见过,人是最最精致守规矩不过的,若是成了,与小小姐也算是一段良缘了。

沈夫人见嚒嚒急速去办了,坐在椅子上叹气说:“这女儿啊,真是留来留去留成仇。”

帖子里邀请的夫人当然不会是柳夫人一位,沈夫人拉了其他的夫人作陪,柳夫人也是清贵人家出身,虽然已是有了三个孩子的人儿,但是还是显得又清新又美丽,沈夫人看了柳夫人的艳色,再想想自己晚上照镜子眼角边的皱纹,不由得在心里叹了口气,文臣手里没有兵权,不会遭皇帝的猜忌,不用事事思前想后,也不用上战场去搏命,自然是比武官不知道舒坦多少。她自己知道武官的不好,自然不会将女儿再嫁一个武官。

沈芳菲被沈夫人叫了出来见客,她被嘱咐打扮了好一阵子,一边走一边对沈夫人身边的心腹丫头捂着嘴笑说:“今儿来的人是谁?值得母亲这么郑重其事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