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种田之农妇_第15章(1/2)

不过响午,众人已经回到新安,见到城门那会,一群人静寂一片,没有想象中的哭或是高兴,因为这些活下来的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去表达自己的心情。

走的面色潮红的杨婵没有他们那样复杂的心情,只是想着终于可以不用这么日夜拼命的赶路了,回头望了眼走来的泥路,她都有点想象不出他们是怎么走过来的。

到达新安县还不算完,他们还要往安溪镇走,当然,到了这新安县,也算是他们熟悉的地头,已经有种归家的感觉。

众人在县城中并没有碰到熟人,估计是已经回了安溪镇,想到那些人可能已经回家,众人立马来了精神,匆匆吃了个馒头,才休息半个小时就打算接着走。

新安县到安溪镇三十里路,一个多时辰便能到,自然是早回去早好。

杨婵从没来过新安县,要说对这县的第一印象,那便是败破,大多房子都被水冲坏了,有些甚至整个房子都冲没了,只剩下一点地基的轮廓,让人能看出那里曾是房子。

不过此次朝廷还算下力办事,估计上头查的严,这才没几天,整个县城已经收拾干干净净,已经有不少地方在重建,看着来来去去,异常忙碌的人们,她相信再过不久,新安就能让她见到真正的模样了。

进入安溪镇,杨婵先牵着两个孩子找了处地方坐下来歇息,赶了这么久的路,终于是离家越来越近了。

安溪镇比之县城还破败,不过回到这的人见到这副景象,并没有悲痛哭泣,反倒满怀希望的去排队重新领取自己的田地。

杨婵牵着两个孩子跟在赵远山身后,望着前边的刘叔他们,问道:“远山,咱们往后住哪里?”

赵远山那个村子没了,总不能安排他们一家住着,如此不是安排别人住到他们那村,就是将赵远山安排到别的村子当中。

“我也还不清楚。”赵远山摇头,他们村算是大村,有三百多口人,边上的地也很肥沃,绝对不会荒了。

许久,终于轮到了赵远山他们,果然如赵远山所想,镇长不会放弃他们那个村,其中有些村子被泥石流给埋了,活下来的人便安排到了赵远山那个村子,照原有的田地补给他们。

赵远山他们家在原来的村子属于中等人家,有四十亩良田,家中算上爷爷奶奶,叔叔伯伯,堂弟堂妹的,有二十多口人,其中有两个堂弟和他还有他自己的亲弟弟还要读书,这样一来,四十亩天也就算不上什么了。

镇长看了赵远山一眼,不禁咧嘴笑道:“竟是远山,好好好,你没事就好。”

没想到他们还认识?杨婵扫了镇长一眼,这人瞧着年纪,约莫四十五六,该是远山父亲那一辈的亲朋。

“老师。”赵远山恭恭敬敬的作了个揖,眼前之人正是他之前的先生,对他颇为照顾,没想到如今当了镇长。

“诶,原先的老镇长没了,因我有个秀才功名,县丞大人便让我做了镇长。”镇长感叹一句,摆手示意没事,开始给赵远山重新书写田契。

四十亩良田,二十亩旱地,还有三十亩的山地,这些原先都有登记,重新立一张按个手印就好,赵家如今就剩赵远山和小草两个,东西自然由赵远山这唯一的男丁来继承。

“远山,这回水患,不少人家都绝了户,田地也空了出来,如今都被官府收回来,皇恩浩荡,圣人下旨,可免三年赋税,若是家中无田地,可免费租种,买的话,上等良田是八两银子一亩,中等的则是五两,这要是平常,上等良田怎么都得十二两,甚至十五两的也不是没有,要是有些闲钱,不如买地。”镇长也是真心为赵远山着想,不然也不会说这些。

“老师。”赵远山露出苦涩的笑容,“当初只来得及逃命,哪里还管的上银钱。”

镇长点头,“无事,我也不过是说说。”

在古代,田地才是一户人家最重要的财产,和顺年间,除非急用,一般不会有人将田地给卖了。

所以像赵远山他们村的良田要是放在水患前,就是十五两都没人卖,如今只八两银子一亩,绝对是白菜价。

杨婵想了想,她当初藏起来的两张田契肯定不能用,谁知道有没有探子在监视,她又不会做生意,钱存在钱庄还要利息给他,不如拿来买地。

摸摸平哥儿的头,更是坚定了心中想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