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义务兵之利,首在缅北(1/4)

冗兵、冗官,还有冗费,在历史上的王朝中,都是极大的弊端。其中,尤以宋朝最为严重。

但皇帝这几年来推出实行的政策,却令人有所担忧。

官吏的数量肯定是多了,军队在扩充,但取消卫所制、世兵制后,总体数量还看不出明显的增长。

至于冗费,官员俸?涨了,军饷按时发放了,老百姓的赋税也在减免,财政支出的增长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但支出增长的另一方面,则是财政收入的增加。促海贸、设榷关、增商税、开银行……

这还不算以皇家名义开办的玻璃厂、镜子坊、香水、肥皂等工厂作坊,毕竟那是皇帝凭本事儿赚的,是内帑,是私房钱。

其实,很多人已经琢磨明白了。以前的财政窘迫,最主要的原因是官员的贪渎和商人士绅的偷漏隐冒。

该收的收不上来,该缴税的不缴。钱是不缺的,可都进了个人腰包里,穷的只是国家和朝廷。

而皇帝正是看到了这个弊病,也狠下心来下刀子,贪官劣绅猛收拾,才使财政能够支撑国事的正常运转。

击败建奴,光复辽东,平定奢安叛贼,助贼的土司也全部剿灭,南北两场大战都取得胜利,老百姓的赋税却没有增加,不得不令人惊讶钦服。

而皇帝提出了义务兵役制,可见其对财政有着很强的信心。

要知道,尽管义务兵的军饷要比常备兵少一些,可依据大明人口的基数,全国实行的话,总体数量也是相当地惊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