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创业手札_第4章(1/4)

“可以,在发动机检验之后,就可以投入生产了。不过,我不打算让厂里大量生产这种飞机。”在柏煜询问的眼神中,顾舒晗解释道:“活塞式螺旋桨飞机速度低、重量轻,并不适合用于军事作战,震慑的作用大于实际意义。如果用于载人载货,也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只会是本部研发的一个起-点,终将被更为高速高效的涡轮机所取代,作为一种过度式产品,我不认为活塞式飞机有大量生产的必要。当然,如果你打算把它卖给其他势力,或者销往国外,那另当别论。”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有着飞天之梦。在科技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航空器开始一一登上历史舞台,从蒙特戈菲兄弟的载人热气球,到李林塔尔的滑翔机,再到第一次装载动力装置的飞艇,对于航空器的研发,一直都在不断的推进。

现在还是飞艇的黄金时代,欧洲战场上,飞艇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过,随着活塞式飞机的发展,飞机终将取代易燃易爆且笨拙低速的飞艇,成为空中霸主。但如同昙花一现的飞艇一样,活塞式飞机也将成为航空领域的一个过客,发动机效率的低下与运量的限制注定了它要被涡轮机所取代。

涡轮喷气式飞机,涡轮风扇式飞机,涡轮螺旋桨式飞机,以及涡轮轴机。前三者被应用于公共航空机,负责载人载货,技术相对复杂的涡轮轴则被用于生产军用机和直升机,作军事用途或者农业、林业、工业的作业飞行。

满足了航空之梦后,人们又把目光投向了航天,投向了宇宙太空。所以,才有了加加林的第一次太空漫游,才有了阿波罗登月计划,才有了神舟号、嫦娥号的一次次造访太空之旅。在没有空气的太空中,靠燃烧空气产生动力的涡轮机无法发挥其作用,载有喷压式发动机的航天器应运而生。

这就是航空航天发展史,与之相比,飞艇与活塞式螺旋桨发动机的时代,仅仅是其中很小的一环。

每一个国家都希望自己的技术能领先于他国,小到飞机上的防御系统,大到人造卫星发射。前世,美国走在了前缘,欧洲各国紧随其后,而顾舒晗所在的二十一世纪末的华国,因为技术壁垒,在航空航天领域绕了漫长的弯路,才终于使得波音飞机和空客飞机不再霸占整个华国民航市场,国产机型也终于有了一席之地,战斗机以及航天器也终于堪堪赶上那些航空航天强国。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她和她的同伴们都走得极为艰辛。这一世,占据时间优势的她,必将善加利用那些研究成果,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前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