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权臣摆烂第二天(3/3)

盛京的天,也仿佛要变了。

朝堂风云变换,当日下朝后,官员们议论纷纷,不少人偷看着谢清碎,窃窃私语。

不用想也是在议论他今日被革去内务府职位的事。

无数眼光投注过来,像是想窥探他的反应。

想在他脸上找到被革职后的惊诧、愤怒、难堪。

谢清碎不疾不徐地穿过人群,走下阶梯。

神色淡淡的,眉目如远山,看不出和平时有丝毫区别。

他的脊背并不像有些文人清客那样挺得笔直,甚至有几分懒倦,大约因为总是病恹恹的,身子薄,厚重的朝服穿在他身上略宽松,穿堂风刮过,衣摆微微鼓动。

但清瘦的背影中,却隐约有一股不会倒下的挺拔。

那之后又过了几日,谢清碎照常上朝,看不出丝毫不满,看起来对这次被摘了一顶官帽子接受良好。

虽然没了一个职位,但他手中的实权仍旧不少,最要紧的吏部还攥在手里,于是明面上大家也不敢在他面前犯忌讳。

这件事看起来就这么无波无澜的过去了。

但盛京内的议论声是愈演愈烈,世界上最难阻挡住的就是流言八卦。

大权臣难得吃瘪,不过几天,就有相关的话本子在盛京中流传开,销量火爆。

有大臣私下集会,提起此事,频频点头:“皇帝亲政以来行事一直软弱,这件事上倒是显出几分果决,看来也并非没有血性。”

另一大臣道:“臣子最忌功高盖主,谢侍郎不知收敛,陛下被他压着,想必心中早有不满,革了一

道职位,叫谢侍郎的手无法再伸入宫中,陛下心中也能松快些。”

“正是,正是。”

皇帝却并未像别人以为的那样松快。

相反,他最近的心情非常差,近日频频因为一些小事惩罚下人。

御前伺候的小太监都换了三四个了,来一个拖一个出去挨板子,没一个能让皇帝顺气超过一天的。

宫中气氛肃然,人人自危。

任凭谁都看得出来皇帝心中憋着一股邪火。

不知怎地发不出去,只能拿下人寻发泄。

大太监战战兢兢地亲自伺候:“陛下,怎么了这是?”

“……”

皇帝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会变成这样。

前几日,左相鼓动他削弱谢清碎的势力,他深思一夜辗转未眠后,同意了。

他被权势滔天的老摄政王压制了太久,十岁就即位,但直到十七岁才真正拥有了掌控这个国家的权利。

物极必反,他谨小慎微了太多年,此时权力欲无限膨胀。

谢清碎的权势是太盛了,为了平衡朝堂,是得削弱一些。

但除了帝王之术外,他心中还隐约有种念头:他不能让谢清碎势力太大了,否则……

否则什么呢?

他暂时也想不通。

总之,他脑海中有一股欲望,催促他把谢清碎掌控在自己手中。

于是他开始筹备去做,一点点和左相配合着,走到了这一步。

事情尘埃落定的那一瞬间时,他难免紧张。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他竟然有点害怕。

害怕谢清碎因为这件事来质问他。

他粉饰得了太平,但这样的动作所代表的含义连盛京中的说书人都糊弄不过,更别说智多近妖的谢侍郎了。

他比所有人都知道谢清碎有多聪明。

十六岁状元及第只是开始,古往今来多少状元,但能玩得转朝堂的却没有几人。

被老岭南王代理朝政的那些年,要没有谢清碎处处帮衬,他或许早就活不到现在。

于是,他是真的没有底气能面对谢清碎的质问

或许再长几年磨练出更多帝王无情血性了可以,但现在很难。

小皇帝一想到那个场面就坐立难安,心脏收紧。

不知该如何自处。

但他没想到谢清碎真的不来找他,甚至都没有用称病不上朝这种手段表达不满,每日仍旧准时上朝,看上去就这样丝毫没有异议地接受了,心平气和得离奇。

在慢慢松口气的同时,他的内心又遏制不住地生出一股惶恐。

谢清碎为什么不来找他?

为什么这么毫不在乎?

这缕惶恐日夜萦绕在他心头,像一根刺横亘在喉咙里,越来越如鲠在喉,将他搅得数日难以安眠。

看什么都不顺眼,脾气变得喜怒无常。

想到这,他胸中的烦躁又上来了,随手摔了手边的茶盏,把太监们吓得鹌鹑般跪了一地,噤若寒蝉。

流了一地的茶水。

小皇帝闭了闭眼,平复呼吸,再睁眼时朝大太监吩咐道:“去库房中把去年藩国上供的那只半人高的红珊瑚树取来,再看着配足二十件珍品并千两黄金,给谢侍郎送去。”

临走前,他道:“打听一下谢侍郎最近在干什么。”

谢清碎在什么?

他什么也没干,非要说的话,只是在轻松舒服地摸鱼罢了。

不用再替小皇帝操心内务当管家,他闲了不少。

如今除了每日去吏部点卯外,就没有什么要事了,私人自由时间一下子十分宽裕。

但他并不是多么勤快的

人,再加上身体常年不好养成了不爱动的习惯,闲下来了就下意识在家宅着。

谢清碎窝在家中看了好几天的话本子,连以自己为主角新出来的《大权臣倒台记·序》都看了,有点看腻了,在婢女一副“我家大人再这么躺下去是不是要挂了”的眼泪汪汪的担忧中,终于肯出门逛逛。

说起来,总是忙活着任务,来这个世界这么久,他还没有正经地吃喝玩乐过呢。

反正他现在也没什么事业心了,懒得理那一摊子烂事,提前过上了摆烂的退休生活,谢清碎决定好好体验一把这个时代的休闲活动。

恰巧最近开春,盛京中娱乐活动陆续铺开。

高雅的有无数文人墨客赏文斗诗,通俗些也可以泛舟游湖,嬉闹玩耍。

就算只是随意地出门逛逛,找一处林子,景色都很好,这时候的空气还丝毫没有遭受过重工业污染,风景自然秀美。

想玩的话总能轻易寻到去处。

大太监带着赏赐来的时候,正巧与谢清碎前后脚扑了个空。

他想起圣上的交代,擦了擦额上的冷汗,问管家:“你们家谢侍郎哪去了?”

管家道:“大人出门游春了。”

大太监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

盛京中谁人不知谢侍郎每日严于律己地扑在职位上,朝堂谢府两点一线,从不出门玩乐,怎么被陛下革了职位后,还一下转了性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