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蟠之闲话红楼_第76章(1/3)

前几个月江南的科举舞弊案闹过之后,这一科江南两淮考场的举子们都倒了霉,偏偏这个时候大庆的西边有了动乱,两皇交替,也就没有再补办一场考试,包括其他地方的会试与殿试也取消了。在日前,郇昰下了明旨,在来年开春的时候,进行科举考试,这一届过了乡试的举子们在来年一同进入会试。这样一来无疑增大了通过的难度,但这一届的考生们也只能怪自己的时运不济了。

薛蟠通过殿试的可能性很大,就是名次的问题,留在京城是一定的。他想到了上次提起的有关于薛蝧的教育问题。打听了江南的风吹草动后,他发现在郇旪一把快刀,把这里的牛鬼蛇神查了个底朝天之后,一些势力消亡了,但是这也给了老牌的势力可乘之机,特别是江南的文官集团,他们没有了那些乱七八糟的对手,又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再想想曾经来往密切的林家,薛蟠只能摇摇头,按照林海的聪明,他怎么会让林瑜参加这场考试呢,背后必然有着不得已的原因。自己与林瑜也通过信,但是信中林瑜却没有多说什么。随着这几年大庆在看不到的地方已经有了一些转变之后,他与林瑜的关系也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的简单了。

他们也不再能一如既往的谈论很多事情,就连家中的琐事,也是不再分享,当年薛蟠被邀请去林家解决黛玉落水的日子是再也不会有了。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薛蟠与林海都清楚,他们已经在防备对方,就怕将来某一天,有些事情会成为攻击对手的把柄。

林家与老牌的江南文官势力牵扯不清,薛蟠与宋诠却是将福建的经济实力向上提了一个档次。

不要说老牌的文官势力是清官,再清的官,也有自己的团体,有团体就要有利益,有利益就要有银子,说白了都是利益分配闹得。福建出了乌龙茶,江南本有着绿茶,这两种茶本质上是不同的,只是人们的选择面大了之后,就有了偏向,有了偏向,就有了竞争。不只是茶,大庆的工匠技能其实都不错,这里可以造的,别的地方也可以。有了宋诠的福建、被肃清过的广粤,都是在全力奋发的势头上,江南再也没有了一家独大的可能。

如果不是掌控着漕运这条命脉,东南之地很可能就会超过了江南之地了,毕竟直接与洋毛子做生意的地方是在福州与潮州。

薛蟠知道林瑜算是个君子,可惜君子之交与君子无关。当他们不再是代表薛蟠与林瑜这两个身份的时候,就不能随心所欲。特别是林家背后站的是太上皇,太上皇不是为了力挺林家,但是为了朝局制衡,不会有一家独大的局面。薛蟠与江南的保守势力之间终会有对上的那天。

因为薛蟠想的比太上皇更远,漕运是河运,但是大庆要走得更远,就必须从河中走出来,向着更大的海运,迈出自己的脚步。到了那个时候,江南失去了河运的优势,在从河到海的转变中,一些地方会兴起,比如说华亭,一些地方会失去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说苏杭。

彼时,反应快的搭上了新的大船,但是被绑在了老船上的那些人,不是想退就能退的。这里面不简单的是因为政治,还有读书人的思维。

这么一来,薛家与林家之间的关系就不可能像自己小时候那样好了,薛蝧也就更需要一个与此无关的环境长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