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铁路给大宋带来的改变(3/4)

这个公告一出,整个大宋最有实力的那些商行全都疯了。

纷纷想办法希望能早点得到这张金质优惠卡。

可是这张金质优惠卡并不售卖,而是你的托运费用达到了就自动送,你就是出多少钱也买不到!

这些商行的东家门这个着急啊!

全都把自己商行脑子灵活的人找来,想办法看怎么样才能得到这张金质优惠卡。

不着急不行啊,公告说的明白,这金质优惠卡只有一百张,谁达到要求自动送你,送完就没了。

就算是大宋实力最雄厚的商行,也不能保证自己的托运费用就比别人更早达到百万两银子啊!

当然这里说的实力最雄厚的商行,没有把那个镇北王府大王妃张秀手下,全是常胜营退役伤兵的商行算在内。

人家那个商行,根本就不用金卡,也不用请常胜营保护,他们本身就有常胜营的实力好不?

虽说都是退役的伤兵,但是人家也都是尸山血海中拼杀过来的一帮狠人。

就算出门在外被人以多胜少吃了大亏,常胜营根本就不用他们去叫,嗷嗷的就冲过去帮他们报仇去了。

这些刨去镇北王府那个商行之外的大宋顶级商行,全都在商议怎么才尽快能得到那张金质优惠卡。

还别说,真有人想出了办法,他们直接派人跑去南洋,从哪里开始大批的往大宋倒腾矿产,并且把大宋的特产运去那边贩卖。

这一下不但减轻了常胜营货船的压力,还促使大宋民间商船的建造迅速发展起来。

极短的时间里,上海港就变成了大宋最繁忙的海港。

平江城也变成了整个大宋北部的货物集散地,每日马车进出如麻,甚至高峰时期还会出现堵车的情况。

而萧琦当初在那里投建的纺织厂,更是成了香饽饽,各大商行都带着自己家的车队,交了钱在门口等着。

那些布匹一生产出来就被等待的商行拉走,而且直接拉去火车站,托运到上海港运往南洋诸国。

后来甚至出现了在纺织厂所在地的平江城,都买不到纺织厂出产布匹的情况。

对此萧琦也没有办法,大宋现在的棉花产量还不高,若不是跟西辽建立了商路,又有四轮马车从西面运来棉花,大宋的棉花根本就支持不住日益扩大的纺织厂消耗。

好在林正和秦屠两人,也从天竺那里源源不断的送来棉花,这才使得一直在增加纺织机器的纺织厂,能全力生产不至于因为没有原料而停产。

虽然平江城还是大宋一个普通的府城,但是如果按照萧琦前世GDP来算的话,绝对已经属于直辖市的范畴了。

如今的平江城和上海港,仅是商业税收就已经占大宋整个商业税收一半的比例,那可是相当的惊人。

上海港还好,一切税收都交给国库,可是平江城因为建城的时候,那些大臣想要釜底抽薪,拒绝国库出钱。

结果是皇帝赵眘和镇北王萧琦,还有常胜营的各级官兵凑钱建造的,对了还有虞允文那老家伙也出了一万两银子。

现在不说别的收入,仅是平江城每年税收的分红,就让当初被大伙称之为得了失心疯的虞允文富得流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