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打造全国运输网络(3/3)

信送走之后,萧琦马上命人将这些刚押送来的七八万俘虏,每个采石场几千人,把他们撒到了大宋几十个人手奇缺的采石场中。

还别说,那些石板和石子的采集速度骤然提升,很快就储备了大量的石板和石子,并且还在快速的增加着。

当然,这些人都不是安分的主,为了防止这些家伙在大宋搞出事情,萧琦往各个采石场调配了足够的常胜营军兵,防止这些人暴动。

这个时候,按照萧琦的规划,整个大宋所有的海港码头和重要河道码头,还有各大州府要地,已经全都设下了大型的马车驿站。

每个驿站都已经有马车进驻,因为刚开始用车的人不是很多,加上马车制造需要时间,这些原本可以容纳几百两马车的驿站,都只有几十辆马车。

有些马车少的驿站只有十几辆进驻。

对于这个庞大的运输网络叫什么名字,萧琦很是费了一番脑筋,叫大宋运输吧,这时候的百姓对这名字不是很明白,不好。

叫镖局更不行了,他们是搞运输的跟镖局是有些像,但是镖局一般都是运送稍微贵重些的东西的,而且收费不低。

这时候大部分的商人都是自己雇车拉货物的,叫镖局会吓跑不少商人。

最后萧琦决定就叫大宋货运与客运驿站,驿站百姓都明白是怎么回事,货运和客运也好理解。

萧琦直接采用了前世长途客运站的形式,只不过他这里是货运客运混杂在一起的。

定好了名字,萧琦把自己之前写的那些条款拿出来,让人抄写给各个驿站,命那里的负责人找人雕刻在木板上,悬挂在驿站中。

这些条款是萧琦想到的一些,雇主和驿站之间的定价和责任划分,比如不宜损毁的货物运输是什么价格,易损毁的物品运输是什么价格。

只要双方经过检验,都同意按照什么样的价格进行运输,那么一旦货主付了款,那么驿站方面就得对货物从接取到运送到目的地负责。

路上丢了和损坏了,驿站是要照价赔偿货主的。

当然驿站也有免责的条款,这是萧琦参照前世的一些条款制定的。

规定不可抗力原因导致的损毁,驿站是不用赔偿的,比如地震,洪水,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货物损毁。

在制定这些条款的时候,还让萧琦想到了那些易损毁物品的运输,比如瓷器之类的,这让他想到货运马车也需要造一些好的。

比如造出一些加装了减震弹簧,车轮用上橡胶轮胎,这样的马车用来运送诸如易损毁的瓷器之类的东西,不但价格提高的更有道理,还能切实避免货物损毁。

想到就做,萧琦给铸造局下达了不少这样的马车订单,他知道以后肯定会有人需要这样的马车为他们运输货物。

他也非常明白,当今时代运输的主力还是水运,加上大宋地处南方水网众多,他们的马车运输刚开始只能先弥补货物下船后,和没有水路地方的货物运输。

但是客运就不一样了,船运还是很慢的,特别是逆水上行的时候时间更久,在陆地上马车更加快捷,这就使得客运马车会是一个真正可以跟水运争夺客源的项目。

那些赶时间,水运却是逆水的人,肯定会选择乘坐马车,因为乘坐马车比逆水行舟的速度快很多。

目前的马车还无法跟顺水的舟船比速度,除非水泥路全都修好才行。

大宋铸造局如今在整个大宋,很多地方都设有分局和大型的工匠聚集地,只需要将四轮马车的尺寸交给那里的工匠,那些货运和客运的车厢就能在各地被造出来。

只要运去车轴车轮还有轴承以及刹车系统等物件,只需派去个熟悉装配的工匠,两天时间就能教会所有工匠将车厢组装起来。

这些在大宋各地的工匠们,基本都在忙活他们附近所需的马车打造,临安城附近以及萧琦属地的工匠,主要为常胜营打造运输马车。

常胜营装备马车的速度一点都没有被耽误,打造好的新型的四轮运输马车,源源不断的被送到常胜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