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第 146 章(3/4)

元春计算过,这一波只要操作得当,荣国府和她老娘都不会有大事。虽然一定会为自己当初的行为负责,但相较于以后再爆发出来,绝对算是轻的。

但叫元春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太上皇会将她过继到宁国府,最重糟心的还是命令宁国府全权负责太妃省亲之事。

太上皇同意将省亲别院赐给二房分家,然后转眼又叫宁国府负责省亲,这岂不是叫宁国府出银子给二房收拾宅子?

没这么坑人的。

宁国府这边秦可卿接到圣旨的那一瞬间,直接傻掉了。

天上掉下个大姑姑?

而这姑姑还是她亲祖父的妾…我的亲祖父呀,您老是不是老糊涂了?

相较于秦可卿这边的满心抗拒,荣国府那边是彻底懵逼不会了。

尤其是贾母和贾政这对母子。

这二人虽然一直怀疑太妃能不能给家族带来好处,但却仍旧希望太上皇长命百岁,元春也能一直受宠爱。可如今家里人都还在为元春省亲苦学规矩,转眼间人就被过继出去了。

这还有没有天理,还有没有王法了?

太上皇为啥过继元春到宁国府?

一来太上皇觉得荣国府两房都没个叫人看得上眼的,二来便是他想到了给自家孙女找到公主姑姑做依靠。

太上皇也是等圣旨颁布下去了,才想到一件事。

元春按辈份是他孙女的婆姑母,元春所出的公主就是她的表妹。可实际上,他的小公主应该是孙女的亲姑姑才是。

这辈份乱的...太上皇只头疼了一瞬间,就将这些恼人的辈份抛到了脑后。

还不行人家老咋的?

.

京里的这些是是非非,别说贾家人看得目瞪口呆,就是黛玉父女都快要惊掉了下巴。

父女俩讨论了一回当今此举的用意后,一个去给林家那俩小哥俩上早教课程去了,一个去给春纤写信了。

黛玉每隔几天就会给春纤写封信,信里都是京城发生的各种事和流传出来的各种八卦。

今儿这事与他们林家不算远,又是发生在京城,所以黛玉回了房间便提笔写了下来。

她怕时间过去的太久,会将这些事都忘掉。

她告诉春纤,京城内外,好多人家的太太奶奶都因为放利子钱和包揽诉讼受了惩戒。被罚了银两,还勒令将那些借据全部销损。

有好些要典儿卖女的人家都因此受了恩惠。

然后信上又写了元春过继后,宁荣两府就只有尤氏和秦可卿有资格进宫拜见过继来的元春。

不过说起这个,还有两件事是黛玉不知道的。

一件是元春拿了些太上皇赏赐的银两补贴秦可卿用做太妃省亲的抛费。而另一件便是秦可卿从元春的凤藻宫出来后,便‘偶遇’了太上皇。

转天,元春又让人送了两大箱各类摆件到宁国府。

这些都是宫中之物,专供宫中贵人使用。如今送出来是叫秦可卿拿这些布置省亲别院的,等省亲结束后再收拾好了原样送进宫。

元春能给的银子虽然不多,但有了这两箱器皿摆件到也省了一笔支出。再一个秦可卿接手了省亲别院,就要用宁国府的人。而宁国府的下人早就被秦可卿‘矫正’好了,所以后期的跟进抛费并不大。

秦可卿知道元春为什么会送摆件过来,这是明确告诉自己,就算省亲别院在省亲后归于荣国府二房,但里面那些东西的去留却归宁国府安排。

这是元春担心自家那位王家出身的老娘再为了这点子东西跟宁国府闹开来。

毕竟连利子钱都放了,三千两银子的人命都弄出来的人,还能指望她什么?

……

扬州,花宅。

只是认了个闺女,那银子就花得跟流水似的。花婆子的那种心痛,一般人体会不了。

这也间接说明春纤的日子过得还不错。

大家千金做过,卖身为奴的丫头干过,这会儿连小家璧玉也体验了一回,这一趟也算不虚此行了。

让人将琴摆在院子里,春纤洗了手后便坐在院子里抚琴。

没那么多的高雅情趣,但却仍旧坐在那里摆造型。

一边抚琴,春纤还一边遗憾这个时代没有相机。

她今天穿了枚红的裙子,白纱袖子的水蓝织锦缎的褙子,还梳了一个倭堕髻,这要是照下来,一定很好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