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3/3)

看见正屋东屋里都没人影儿,王宜和便问:“二爷和哥儿还没回来?”

下人们忙道:“今儿老爷见了王老爷高兴,晚饭后留了大爷二爷和哥儿们在前院说话。”

王宜和点头,也不再言语,进了正房摘下斗篷换了大衣裳,对立在一旁的周氏道:“你回去罢,我这里不用你服侍了。”

独个儿伴着灯烛吃过几口米,捡了几口菜,王宜和便命撤桌,拿着账本在灯下细看。

陪房周瑞家的苦劝:“奶奶日日辛苦,晚上又只吃这么点儿,身子怎么受得住?奶奶若没胃口,不如我叫他们弄些燕窝粥来奶奶吃?好歹保养好身子。哥儿姐儿还指望奶奶呢。”

看王宜和不说话,周瑞家的让人都出去,她低了声儿又劝:“奶奶,您是日日为了府上操心费神,那边儿的病了在床上万事不管,人参、肉桂、燕窝的费事,请医熬药,不知一年使费多少银钱。奶奶却连一碗燕窝都不用,不是都便宜了那边儿?”

王宜和正翻到上个月东院的医药开支。听得此言,她手指在“二百二十八两”上一顿,抬头淡淡道:“一个月二三百银子,一年也就二三千两,咱们国公之家,眼皮子别放得这么浅。当日家里四姑娘未出阁时,头上一根钗就不止二三百银子了。”

周瑞家的不敢说话。

王宜和停了一会儿,叹道:“罢了,你也是为我好。去给我端碗燕窝罢。”

周瑞家的这才出了口气,掀帘子抹抹额头上的冷汗,赶着叫人去厨房拿燕窝。

王宜和眼睛还看着账本儿,心里却不由想起四姑奶奶贾敏还在家时的排场气派。

国公爷嫡女十里红妆出阁,成婚第二年,林姑爷就以二十一的年纪高中探花,被圣上亲点翰林院编修。

这才过去了七八年,林姑爷已历任翰林院侍讲、河南开封同知。今春因政绩斐然,已被提了从四品山东济南知府,眼见是前途无量。

想到自家二爷比林姑爷还大两岁,今年正是三十而立,身上却只有举人功名,王宜和深深叹了一声。

只是……敏姑奶奶的日子也并不是就十全十美了。

成婚也八年了,敏姑奶奶和林姑爷还一无所出,甚至连喜信儿都没有一个。

夜色深沉,东院一处厢房内,贾瑚在信封上写下几个字:

林姑父亲启。

※※※※※※※※※※※※※※※※※※※※

来啦~

文中林如海(本文中都称林如海不称林海了)、张问雁娘家父兄、王夫人(王宜和)娘家父亲的官爵都是私设~

喜欢贾府长媳红楼请()贾府长媳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