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二十八:人生若只如初见(3/5)

批评谩骂的越是辛辣尖锐,名声愈显。

到了隆安、宣德二朝,朝政愈发诡秘波荡,尤其是新法实施后,士林中怨声载道,又进一步滋养了学社的壮大。

各类学社遍布江南文华之地,如云间几社、香山同社、浙西闻社、江北南社、江西则社、历亭席社、云簪社、吴门羽朋社、吴门匡社等等。

就连贾蔷奉太皇太后、皇太后并且携宁王南巡时,都在封疆的举荐下,见了几个学社魁首,并且对其关乎民生社稷的谏言给予夸赞。

也许因为如此,此类学社愈发茁壮发展,甚至蔓延至北地京城。

华亭会馆,便是华亭应社在京城的落脚地。

昨夜一场诗会持续到深夜,今日早上大多数士子都未起来,仍在熟睡中。

唯有魁首张瑜并资深社员莫史、左齐、赵彦起身,于膳堂碰在一起。

大燕那么多学社,彼此间也有竞争攀比之意。

一场酒宴诗会下来,作为学社社魁,张瑜要负责将所作诗词都让人笔录誊抄,并最终刊印出来。

这还不算完,去岁礼部设一新报,名为《文道》。

接受天下文人投递文稿,择其优者,录入《文道》刊印天下,以兴教化。

尽管各类学社无不将朝廷骂若粪坑,可是对于《文道》,却又趋之若鹜。

无他,图名尔!

以当下信息的传播速度,除却极少数大才天下的名士才子外,绝大多数士子的名声,一生也难出府县之地。

可若是能登上《文道》,那么必然能一朝成名天下知。

无论古今还是未来,只要有名,余者如财、势甚至官位,都不会是难事。

而且,还能大大弘扬学社之名。

因此张瑜等怎会放弃这等好事?

只是,好诗难得啊……

将昨夜新得的几十首诗词反复看了几遍,不由纷纷摇头。

勉强拿出一首来,只见诗曰:

花开莺去日,石烂水清时。不惮山川阻,空劳风雨随。

车中呼小字,桑下问柔荑。一别无杨柳,临流应赋诗。

张瑜与莫史、左齐、赵彦等观之,都觉着还是不错。

不过细读之,左齐摇头道:“此诗算得佳作,可褒贬之意太过含蓄,不够辛辣。传扬出去,难免为其他学社所奚笑。不如这样,将严子义昨晚那首……”

“嘶!”

其余几人闻言纷纷倒吸一口凉气,张瑜皱眉道:“子义那首,原是吃酒吃多了后,胡乱落笔,连韵都不对仗,算不得佳作……”

左齐笑道:“何须在意对韵与否?就凭他这首直白之作,根本不用上《文道》,只要送出去见了光,必然会引来莫大轰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