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1/1)

第694章

皇贵妃立马皱起了眉头,“娘,爹是不是老糊涂了,苏府的那个嫡女,就是一个弃女。毁了容,还离开了京都,她怎么够资格给我儿作正妃?”

宁老夫人:“娘娘,你听老身给你分析,虽然苏语薇离了京都,但只要我们想让她回来,那还不容易。至于毁了容,那时候才几岁的孩子,现在说不定早就好了,即使有些疤痕,娘娘手里自是有些药膏可以治愈的。”

宁老夫人看着自己女儿还是皱着的眉头,只好继续说:“我们宁国公府和镇国公府虽然都是武将,但你们这一辈不如镇国公府啊,他们手里握着更多的兵力啊。而镇国公府想来疼爱姐儿,可孙辈中只有苏语薇这么一个外孙女,如果澈王可以拿捏住苏语薇……这些可是对澈王来说的一大助力。”

宁国公爷没有和宁老夫人说的是:不论是儿子辈还是孙子辈都不如姓叶的,如果想在兵权的争夺中,压过姓叶的,只能使些手段。

宁老夫人继续说:“将来有一日,澈王登上那个位子,正妃并不一定就是皇后啊。再说,生老病死也是人间常态不是?”宁老夫人着重那个‘病’字。

最终皇贵妃被说服了,至于如何拿捏住苏语薇就让澈儿自由发挥去吧。而澈王顺从的接过母妃递过来的菩提冰莲膏。听到母妃和外租的打算,澈王并没有什么抵触,在他看来女人就是联姻的筹码,生育子嗣的工具。只要能给自己带来助力,缺谁都一样。

澈王和宁国公爷商量后,决定让澈王称病避到庄子上去,实际上出发去江州。一方面盯紧粮草的事情,一方面拿下苏语薇。

如此,类似的这种算计在京都比比皆是,唯一的却别就是算计的人不同而已。只是不知最终到底是谁算计了谁。所以这看似平静的湖面下,已是暗潮汹涌。等苏语薇回道京都又会搅起怎样的浪头?

过了正月,苏语薇时常悄悄地带着司琴和司棋去江州城。为了方便行事,苏语薇都是作男子打扮,一身月白衣袍,青缎兰底小朝靴。乌黑的流云发垂在双肩,用白色发簪扎着,少年的脸庞白皙似雪,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手执一把折扇,好一个翩翩佳公子。

多数时候都是苏语薇独自行动,毕竟她的实力要比司棋司琴高出太多,更何况有些手段是不能让她们看到的。

现在已经得到确切的消息,来收购粮食的人有京城的背景,也摸清了存粮的地点。在江州城、扬州城、闽州城和苏州城的城郊山林里,都有一个大型的粮仓。被收购而来的粮食均是在夜里悄无声息的运到粮仓内。

因为经过八九月的发展,缥缈宗已颇具规模。当然这里都离不开苏语薇提供的各种可提高内力的药丸子。所以这些消息都是缥缈宗打探来的。苏语薇踩完点后,一个不成形的计划已形成。

凤宇国共有镇守兵七十万,其中二十万人分布在近郊。而这二十万有除了五万的禁林军,其余十五万布置在长安城郊,镇守在在进入长安的各个地理要塞。其中叶远松就带着叶凌昊和叶凌昱,掌管着三万多的兵驻守在京郊一处驻地。

剩余的五十万人,镇守在关内以及关外十个要塞。其中兵力最多的,是北部边关要塞边城和西部边关要塞凉州。两处要塞,各驻守了近十万人,主要是北部有北利国,西部有韩启国。这两个国家,一直对凤宇国的肥沃土地,垂涎不已。凤宇国与这两个国家之间,也爆发过多次战争。在经过无数次战争,这两个国家被的老实了不少,最近稍微恢复了些,就又不安分了。

边城的镇北大将军,凉州的镇西大将军,就是墨堇煜和叶远桦。

按照标准,一个士兵一天二斤粮食,一个月需要六十斤,两年就需要一千四百四十斤。镇守北部边关的士兵为十万人左右,两年的战争就需要一百四十四万担的粮食。

一辆马车可运二十担左右,如此算来一次运完的话就需要一个至少七万二千辆马车的车队,不现实。一百辆马车的车队也要运输七百二十次!所以这也是为什么驻军的粮草多数都来源于当地,只是因为当地发生了干旱,粮食无所收获,才造成了从江南运输粮草。

以前苏语薇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现在这么一算,感觉有些不切实际,战争到底是如何进行的?

其实每样苏语薇都是往多了算的,在非战争事情,每个士兵不可能每天有二斤的粮食,因为还要掺杂一些粗粮野菜等。士兵还分等级呢,小兵估计更少。如果可以的话苏语薇打算多送一些粮食过去,毕竟北部干旱,当地居民也苦不堪言。

苏语薇低头思考:是独自把粮草送过去?还是托镖局运送?如果独自送过去,她和墨堇煜也不好解释粮草的来源,再着她都还没想好如何见面。再说如何解释一两天就可以飞个来回?苏语薇果断的摇了摇头,偷偷的去看看就好。

不过如果是托镖局的话也要小心的隐藏身份,将来端了那些暗处的粮仓,难免不会找到头上来。

空间内叶清收集的粮食大概在二百万担左右,更何况还有以前各处庄子上的存粮,都不需要叶伯他们再收购粮食了。不过打劫暗处的粮仓的主要苏语薇没有放弃。那些粮食完全可以用到以后其他地区发生灾害的地区,无偿捐出去也总比被居心不良的人用来耍阴谋来的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现在就需要将粮食运送去边关,毕竟路途遥远,等干旱和战争发生后,粮食在路上会更加的危险。

问题是要如何将粮食送到墨堇煜的手中?而且只要将粮食送过去,以那人的本事很快就知道是谁送的粮食。解释不通为何如此早的存粮运粮。算了,先将粮食运过去再说吧,车到山前必有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