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5有钱就行(3/5)

晚上陈凡回家后,在家里打开电脑下载了柳颖发来的邮件,关于依科斯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计划书。

计划书开篇还是不错了,明确了现在报业面临的难题,因为部分读者读报看新闻改变为上网看新闻,导致读者人数减少,报纸销量下降。

这里面没有电视和电台什么事儿,因为这两个媒体产生的时间已经很长了,该分流的读者也早就分流了,所以最近几年报纸销量锐减的锅,大部分业内人士都认为是因为网络新闻的兴起。

紧接着计划书就用纸媒和网络新闻站进行了对比,分列出各自的优劣,在最后总结的时候很明确的得出了一个定义,在时效性和互动性方面,网络新闻拥有毋庸置疑的优势,这也恰恰是网络新闻能够吸引到读者的重要原因。

报纸是无论如何也可不可能随时发刊的,在时效性方面一直都是所有媒体中最弱的一环,电视、电台可以随时插播重要新闻,而报纸没这个能力,所以时效性上报业从业者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怎么改革,解决这个弊端。

而他们的应对之法则是在新闻爆出来后,进行深挖细耕,通过追踪深入报道来吸引读者。

但是这个优势在网站新闻搞出热点专栏后,优势也是荡然无存。

当然,纸媒的重要性还是有的,这就是到目前为止,因为记者群体大多栖身于报社,新闻网站还没有建立起庞大的记者队伍,导致现在的新闻网站大多是在对纸媒的新闻进行二次加工,很少有独家消息。

但是按照莱顿的分析,这个难题相信在未来不长的时间里就会逐渐解决,因为现在这类网站已经注意到这个短板,开始了补齐,他们吸引独立记者和自由撰稿人为他们服务,以期获得报道的优先权。

也是因为纸媒已经遍布社会各阶层的消息渠道,在信息收集上还占有绝对的优势。

因为现在新闻网站的规模还小,他们更多的注意力都放在大新闻上,而对地方上发生的小事件报道很少,除非具有轰动性的消息外,大多都被无视掉了,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做这件事儿。

正是因为这个缺陷,按照莱顿的设想,收购一些地区性的报社,通过他们收集地方上的消息。

根据读者反馈信息,他们除了对世界性的大事件感兴趣外,对本地方发生的各种信息也是非常有兴趣了解的。

只不过,这类报社因为销量不足,大多已经濒临倒闭。

对于这类报社,总价都不会很高,所以投资不会太大,可是却可以深入到社会底层,了解并报道相关的新闻。

在莱顿的计划里,优先选择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的城镇社区的报社进行收购,以他们为点辐射周边,并且为各国收购的总报社传递信息,供报社编辑筛选新闻。

当然,这些消息全部都要登上依科斯公司的新闻网站,这也是吸引地方上的网民,增加公司新闻网站影响力的一个方式,提供给他们当地的时事新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