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快乐航程(3/4)

而哥伦布的船只,长度仅为米、宽度则只有6米。

把两艘船首尾相接拼起来,还不如郑和的宝船的宽度。

对郑和而言,哥伦布的这种吨位仅为自己百分之一的小船,不啻于救生艇。

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按说他的船该不小了吧?但旗舰“特里尼达”号排水量却仅仅只有110吨,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郑和的“大福号”宝船排水量为“五千料”,换算过来就是2500吨。

我国有句俗语: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在大海上吃啥很重要,因为无法自己生产,所以只能靠船上的储备维持需要。

但在吃这件事上,华夏人绝对是世界上最具天赋的。

因为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能够在吃上比中国的花样更多、种类更多。

一本《东京梦华录》就详细记载了宋代的各种美食,到了明代,中国的食谱就更加丰富。

所以郑和带上船的食物,是相当丰盛的。

比如猪肉、羊肉、鸡肉等肉制品,茄子、葫芦、冬瓜、黄瓜等蔬菜。

此外到了热带地区还有榴莲、芒果这样的热带水果,很少出现坏血病。

反观欧洲的水手,吃的却是被橡皮虫啃过的面包。

这种面包并非今天常见的、松松软软的面包,而是那种硬到能嗝掉牙齿的面包。

直到18世纪,大英帝国的皇家海军,还有士兵因为吃的太差而发动兵变。

除了吃得好,两边船员的身份也截然不同。郑和船队上的,都是大明帝国的官兵,属于政府的编制单位。

有这样一个身份,他们会自觉地忠于皇帝、服从于郑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