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多出来的运送队伍(3/3)

“没错!”

就在一群重臣各自坚持己见吵闹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李世民也不放心的询问杜如晦;

“老尚书做事密不透风,如此天大的事情居然滴水不漏,时至今日才叫咱们君臣知道,杜爱卿你方才去查看了一个时辰,应该有些底子了,不如爱卿来交个底,看看到底该如何处置才能折中,倘若真的不多,朕也不敢胡乱大方的。”

“是陛下,启禀陛下,咱们都上当了的。”

“什么?”

“这能上什么当?”

“是啊,又不花钱来的?”

“启禀陛下,臣查看清楚了,按照一天一斤的配置,现在那两院子肉就足够大军每天每人一斤吃上一个月的,

况且老尚书也说了,最近又会有三批肉食送来,而且口口声声说比以往每次都要多上许多,

由此看来,一天一斤,咱们十六卫的儿郎也能吃上六十天的,臣现在揪心的不是这些,臣担心的是如何运送军粮,那么多坛子送到边疆的话,可是比平时要多出许多开支的,请陛下明鉴。”

李世民听了这个满意的不能再满意了,说一天半斤的也不犟嘴抬杠了,李世民在书房里晃荡了两圈才停止下来;

“没错,爱卿说的对,不得不考量这个问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往年咱们只需要准备运送粮食即可,今年要另外多出许多肉食坛子,肯定要比以前多增加些民夫的,只是……这运送路上的消耗又要多出许多了……”

皇帝一说到粮食上,所有人都闭紧了嘴巴,天大地大吃饭最大,粮食自古以来都是国家基石,重中之重,可是新朝和以往的朝廷一样,缺乏的还是这个老话题!

还是刘侍郎忍不住最先开口;

“陛下,现在摆放在眼前的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臣就是不说,大家心里也都清楚的。”

看着地上的坛子李世民沉重的点着头;

“是啊,朕知道大家怎么想的,要不就等着秋庄稼丰收,拿了赋税和李大那百万亩的收获再行动,要不就是找李氏二房借粮,别无他法了。”

杜如晦仔细想了想前后正要开口,却被刚回京城的长孙无忌抢在了头里;

“启禀陛下,臣有话说。”

“说来便是。”

“是。”

“启禀陛下,咱们只有一条路可走,必须等到收成,或者快要收成的时候才能行动,即便兵部准备的在妥当也要卡着这个时间,

否则大军被粮食卡主咽喉就得半途而废,这不符合陛下您的设想,要想把贼人彻底打服气,就得一鼓作气。

那么粮食就是重中之重,但是臣要说的却是,即便拿了赋税,陛下您也要考量向李氏二房借粮,算处不打算处来,现在也不像以前那样艰苦了,送粮的队伍吃个半饱,所以消耗必定超过以前许多,吃两斤送一斤都是正常,请陛下考量一二。”

李世民皱着眉头看向杜如晦,后者狠狠地点头;

“臣要说的也是这个。”

“嗯,那好,不再改动计划,还按照之前的进行,早秋的粮食下来,十六卫儿郎再行动不迟,整好等着李大朗的鱼肉,说起来这个了,有肉吃当然是好的,朕也替儿郎们高兴,可是诸位爱卿也想象吧,以后得军粮该如何处置?”

“这个……”

“陛下,可叫李大继续……唉,我说不下去了!”

“陛下咱们以后可安排一卫兵马,或者几卫抽调一卫,接替李氏二房的抓鱼队伍,大海中的鱼永远抓不完的,只需要些粮食供应儿郎们行动即可,也不是什么天大的难题。”

李世民苦笑着总结;

“所以说,李大郎给朕出了个不小的题目呢,他只想着给儿郎们弄些肉吃是个好事儿,却想不到朝廷因此就要考虑很多很多!

说难听点,儿郎们的胃口也被他个乳臭未干的娃娃养起来了。”

“陛下您说的对,但是咱们也要看到好处不是?比如,儿郎们有米有肉,吃饱喝足一身力气,又有精致的铠甲护体,战力上来说至少高出以往三成尚且有余,兵锋所指之处谁敢抵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