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6章舌尖上的中国,乡味永不退色(3/3)

好在西影厂还有一个中国青年导演基金会能抚平他受伤的心灵。

吴天明一直以来做梦都想让西影厂能坐到国内电影圈第一交椅上。

为了这事他这人是可以做出让步的,骆涛也是看准了这一点,才选择对症下药。

可……现在又要他这个堂堂的电影界的大导演去琢磨菜谱,那就必须要有点情绪。

但一想到身在别人的屋檐下,又不得不低头。

“哦,那要是老先生们的意见,咱看行。”

他自己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下。

骆涛瞜了他一眼,心想这么说大家还是好朋友嘛。

骆涛笑呵呵的对张一谋说:“我就说天明导演是咱国内最敬业的导演,做事一点都不会马虎,光这一点够你学习的。”

老谋子悟性特别的,立马领悟到了骆涛的意思,无缝加入到了抬花花轿子的队伍。

“您说的对,头儿常跟我们说拍电影一定要一心一意,不能胡思乱想,更不能半途而废,以前不怎么懂,现在我是真的悟了。”

吴天明那张本就黝黑的脸,听骆涛和老谋子一唱一和的,脸更黑了,他不好意思说骆涛,只能逮着老谋子发火。

“你悟个屁,别以为拍了一部电影,到国外拿了个奖就了不起了,我……你给记住了你是西影厂的人,咱是一头的。”

骆涛此时见吴天明生气,他内心反倒格外的高兴。

看热闹不嫌事大,拱火道:“天明导演您这话就不对了,老谋子拍第一个片子就得了奖,我看就很了不起,您分明是嫉妒。”

说完坏坏的看着他一脸不悦的表情,眼睛瞪的大大的。

张一谋知道骆涛是在和吴天明开玩笑,也不敢接话,咽了一下口水,低头接着抽烟。

“怪不得人人都说你这张嘴厉害,之前还不相信,今天咱可是见识到了。”

骆涛对于他的另类夸奖,很高兴的接受了。

“那是,不过比说相声的还差那么一点点。”

吴天明黑着脸对此很是无语,今儿他才算是看清了骆涛的真面目。

很不要脸,一点都没文人的风骚。

“咱回去一定要给路遥说说,以后离你远点。”

骆涛一番吞云吐雾,见他的烟抽的所剩无几,很自然的给他递了一根。

笑着道:“那以后这事就麻烦您了,不光要和路遥说,还要跟更多人说,让别人都能知道我的缺点,最好能当成反面教材。”

他听后苦笑道:“你这人真的跟别人不一样,……咱现在都想不明白,你这么做为了什么?拍纪录片可没钱挣,咱知道你有钱,但有钱也不能这么花啊!”

现在拍纪录片除了单位的任务,一般没人会想着拍这类小众作品。

“在别人眼里这类作品不赚钱,可不代表在我这儿也歉不到钱。”

骆涛就给他们分析。

“我们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有近二十家饭店,做这类美食纪录片有着先天条件。

还有就是现在人生活好了,个个也都讲究起了吃。以前吃顿饺子都能回味好几天,现在呢,老百姓有钱了,吃顿饺子算什么?

不说别的以前有多少去丰泽园吃饭,现在周末排队,这就具备了受众基础。

我们要是再把纪录片做的有趣一点,让大家看着都流口水,每天吃饭的时候,打开电视机,……

只要能满足大众的食欲,绝对有市场,……好的电影看两遍就腻了,但好的美食纪录片看十遍还照样跟看第一遍那样流口水。”

骆涛见他们露出不信的样子。

“你们别不服,看看现在电影院还有多少人去看,要不是平常放点香江的大片,我看早关门了。”

这是事实容不得他们反驳,自从电视剧的兴起,电影院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难过。

“这类片子在国内有市场,在国外更有市场,前两年央视还有小日子拍的美食纪录片,国内反响不是很好,但在东南亚华人圈大受追捧。……”

离乡的人到了哪里都不可能忘了家乡的味道,游子最深的记忆除了亲人,那就数家乡的菜肴了。

记忆可能会随着时光的长河有所遗忘,但乡味永不退色。

【月票推荐票】

ps:上一章进了,这一张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