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教科书式不要脸(3/4)

万历二年,李三才高中进士,授职户部主事,九年后才升任户部郎中。

东林党人魏允贞因违背浙党首辅大臣方从哲意愿,遭到万历皇帝严厉斥责,李三才不惜抗旨也要为前人申辩,舌战浙党群臣。

结果李三才名气大振,署名清流之列,但被万历皇帝下谕贬为东昌府推官。

此后,李三才“韬光养晦”,历任南京礼部郎中、山东佥事、河南参议、南京通政参议、大理少卿等职。

这些年里,李三才名气显著,政绩却非常一般。

万历二十七年,经东林党人极力举荐,万历皇帝后退一步,召还李三才,任右佥都御史总管漕运,巡抚凤阳各府。

李三才陈明所谓矿税之害,主导廷议,建议裁撤全国各地矿税使监,又以治理淮河有功,加官至户部尚书。

万历三十八年,经三大案,东林党逐渐在党争中占据优势,引李三才入内阁的呼声愈发高涨。

李三才入阁,极大触动了当时的执政党——“浙党”的利益。

由此,浙党官员开始深挖李三才为地方官时伪造政绩、贪污避税的破事,以此为据,争相弹劾,一时间言论四起。

东林党人极力为其辩护,这也是东林党与楚党之间的决战。

在这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楚党各大佬自相为战,在舆论造势上完全不敌东林,几乎是全面溃败。

这也正是朱由校刚穿越来,当时还是内阁首辅大臣的方从哲,却对朝政毫无把控的根结所在。

当时楚党在朝中的主要力量,已被东林党通过三大案及李三才之事,彻底打散。

没了后背势力的支撑,方从哲就是个傀儡。

此时推举李三才,显然是有东林党想故技重施,利用李三才在地方上的名望,力压阉党一头,甚至消灭阉党。

可现在的韩鑛,在首辅大臣上屁股还没捂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