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 新币的接纳(3/5)

到了武帝时期六次对币制进行了改革,才算挽回了五铢钱的声誉和价值。

只是到了武帝后期,将铸币权从中央下放到了郡,又开始重蹈汉初的覆辙,导致五铢钱粗制滥造,价值贬低,私铸者无数,固然后面又有所补救,但是市面上流通的烂钱无数。

之后历朝历代五铢钱制度多有变动,毫无疑问的是市面上的五铢钱价值越来越低,粗制滥造更加多了起来。”

“让百姓们放弃担忧,光靠官府的信誉是没有用的,还得看我们未来的实际行动,才能让百姓们彻底的新币具备强有力的价值。

同时,要在百姓里宣传政策,告诉他们新币不会像五铢钱一样下放到郡国铸造,新币的铸造权在中央,只有朝廷指定的唯一一家造币厂才有铸币资格。”

说了许多,糜竺也都记录了不少:“我过段时间会长安,去跟丞相说这些,让丞相府下官文给各级官府。”

刘禅说道:“我这趟出来就是看看这些基本问题的,官府能解决的就让官府立马解决,不能解决的只能让时间来解决。”

光靠糜竺说还是不够的,刘禅在南郑各个地方转了一圈,百姓们对新币的讨论现在还是茶余饭后热门话题。

百姓们对新币的接纳确实挺高的,唱衰的自然也有,不过大势所趋之下,这些唱衰的也会乖乖接纳新币。

商人的意见刘禅也听了一下,再他们看来,不管是新币还是老币,只要让他们手里的货物不贬值就好了。

他们最感兴趣的也还是银行,这种新式的金融模式,是他们讨论的最多的。

顺路打算去看看蒋琬。

已经在汉中郡太守的位置上干了几年的他,不管是在刘备那里还是丞相府都有着干吏的称呼了。

如今的汉中郡一片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蒋琬有着莫大的功劳。

刘禅寻思着他在汉中太守的位置上估计坐不了多久了,诸葛亮肯定在琢磨着怎么把蒋琬调到长安去了。

早已经没有了当年执剑冲向寇齐护卫的热血青年模样了,蒋琬笑意吟吟的与刘禅行礼过后,将刘禅请入了他的值房。

刘禅问道:“在太守位置上干的怎么样?

有没有兴趣挪屁股去长安?”

蒋琬倒是说了实话:“刚开始有点困难,不过由着治理公安和南郡的经验,到了汉中这种人口巨大的重郡,开始半个月当时还要支撑着凉州军事行动,说实话千头万绪啊,不过总算熬过来了,后面就得心应手了。”

“去长安的话还不想去,现在汉中的一些政策我必须要执行下去,执行好了有了连贯性,我便可以离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