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阳平关(3/5)

站在阳平关城墙上,可以清晰的看到沔水岸的农田上,有着许多忙碌的百姓,在河道当中有民夫在堆砌蓄水坝,沔水上游水流量不大,秋冬时节需要蓄水才能保证周边农田有足够使用的水。

在过去,沔水两岸都是有着非常便利的水利设施,不用担心洪水和干旱,只是随着人口的锐减,这些不算太好的土地全都被放弃撂荒了。

就算是关内的土地都有很多荒废,更别说关外这些土地了。

随着土地没有人耕种,河道中的水坝等设施缺乏人维护,在某一年的山洪之中,水坝就全都冲毁了。

后人重新对荒地进行开垦,差不多就是等于开荒了,灌溉渠道都需要重新去挖掘清理,河道中的拦水坝也没有了,其实撂荒许多年的土地,重新进行开荒之后,都算是肥沃的土地了,开始几年能获得不错的丰收。

“抵触情绪倒是没有,大战结束这些土地都是他们的了,他们也都会入籍。

都是一些流民和汉人与羌氐人的混血。

少部分羌人和氐人,这些人也没把自己当异族人,觉得自己是汉人。

有土地还能入籍,官府还给一些扶持,很是乐意。”

糜竺说道。

用流民来屯田这些是老手段了,算不上什么创新。

只是让流民入籍和耕地一定时间土地成为他们的,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创新,故而这些人对屯田的乐趣是很高的。

“只是人手太少了,若是有十万人,这里就能成为一个小粮仓了。

凉州大军甚至就能完全通过汉中来供应粮草。”

从益州运输过来的粮食,运送一石过来,路上可能会要消耗三石,这种损耗太可怕了。

故而对汉中农业的扶持,刘备集团的力度很大。

刘禅非常庆幸当初自己能和关平他们孤军深入,拿下汉中,没有让张鲁把汉中献给曹操,保全了汉中数十万的人口。

这笔账对未来的蜀汉影响非常大,诸葛亮多次北伐,不就是受制于粮草吗?

那时候汉中人口稀少,根本没有办法支撑起大军出征。

而现在刘备大军的大半粮草是汉中供应的,再加上屯田补充一部分,从益州运输过来的粮草占比很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